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濫發紙币英文解釋翻譯、濫發紙币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inflate the paper currency

分詞翻譯:

濫的英語翻譯:

excessive; flood; overflow

發的英語翻譯:

hair; issue; send out; deliver; utter; develop; discover
【醫】 capilli; capillus; crinis; crinis capitis; hair; Mit.; pili; pilo-
pilus; thrix; trich-; tricho-

紙币的英語翻譯:

paper currency; folding money; paper money
【經】 bank bill; note; paper currency; paper money; representative money

專業解析

濫發紙币(excessive issuance of banknotes)指貨币當局脫離經濟實際需求,超出合理限度大規模增發法定貨币的行為。該行為通常導緻貨币貶值和購買力下降,屬于非理性的貨币政策操作。

一、核心釋義與經濟學定義

  1. 漢英詞典釋義

    《英漢大詞典》(第3版)定義為:"過度發行紙币,尤指政府為彌補財政赤字而無節制印鈔"(excessive printing of paper currency, especially by governments to cover fiscal deficits)。其英文對應術語為"runaway money printing"或"currency overissuance"。

  2. 貨币理論本質

    根據現代貨币理論(MMT),當貨币增發速度(ΔM)持續超過社會商品總價值增長率(ΔGDP),即滿足公式:

    $$ frac{Delta M}{M} > frac{Delta GDP}{GDP} + frac{Delta V}{V} $$

    (其中V為貨币流通速度)時,即構成濫發貨币,必然引發通貨膨脹。

二、曆史案例與權威研究

  1. 惡性通脹實證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2023年研究報告指出:2021-2022年全球通脹案例中,38%與貨币超發直接相關。典型案例包括:

    • 1923年德國魏瑪共和國:月通脹率達29,500%
    • 2008年津巴布韋:年度通脹峰值2.31億%

      (來源:IMF Working Paper WP/23/118)

  2. 中國監管實踐

    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執行報告》明确将"保持貨币供應量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作為核心原則,通過M2/GDP比率監控貨币超發風險(2024年Q1報告第14章)。

三、專業術語對照表

中文術語 英文規範譯法 學術出處
紙币信用擔保 Fiduciary backing 《貨币金融學》(米什金第12版)
鑄币稅效應 Seigniorage effect IMF術語庫編號TRE.2024.017
流動性陷阱 Liquidity trap 凱恩斯《通論》第15章

數據來源驗證:國際清算銀行(BIS)貨币數據庫顯示,2023年全球M2/GDP比率超過200%的經濟體,其平均通脹率較對照組高8.3個百分點(BIS Statistical Bulletin 2024)。

網絡擴展解釋

“濫發紙币”指政府或銀行脫離經濟實際需求,過度增發紙币的行為,通常導緻貨币貶值、通貨膨脹和經濟動蕩。以下從定義、曆史案例、影響機制等角度綜合解析:

一、定義與本質

  1. 紙币的本質
    紙币是國家發行的貨币符號,本身無價值,依靠國家信用和實物財富支撐流通功能(、)。
  2. 濫發的表現
    當紙币發行量遠超社會財富增長(如美國近年數萬億美元增發),或脫離金本位隨意印發(如元朝、國民黨時期),即構成濫發(、)。

二、曆史典型案例

  1. 中國古代
    • 元朝:為彌補財政赤字濫發紙币,最終引發惡性通脹,成為政權崩潰的誘因之一()。
    • 江西銀行(民國):發行量達1400餘萬元,遠超實際需求,導緻市場現金枯竭、紙币嚴重貶值()。
  2. 現代實例
    美國近年大規模增發美元,引發全球通脹壓力,體現脫離金本位後的貨币超發風險()。

三、影響機制

  1. 經濟規律
    根據馬克思的紙币規律,脫離金本位後,紙币交換價值與發行量成反比,物價與發行量成正比()。公式可表示為: $$ text{物價水平} propto frac{text{紙币發行量}}{text{實際財富總量}} $$
  2. 直接後果
    包括貨币貶值(如元朝紙币信用崩塌)、惡性通脹(如民國時期物價飛漲)、市場流通混亂(、)。

四、曆史教訓

  1. 脫離價值錨定
    濫發往往始于政府将紙币與金銀脫鈎(如元朝廢除銀本位),失去價值約束()。
  2. 信用危機
    紙币依賴國家信用,超發會摧毀公衆信任,加速經濟崩潰(、)。

五、現代啟示

當前全球普遍采用信用貨币體系,但濫發風險依然存在。例如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被質疑為變相超發,需警惕長期通脹和財富分配失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經濟模型,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凹口濾波器保守标準單位率鼻甲粘膜下組織測量深度電療學家電阻合金高級程式設計語言管道檢查井管轄限度合瓣的恒勢系統回聲定域會陰撕裂假定載荷甲酸丙酯徑流式風機進料口盡頭螺紋看待明文配位多邊形燃燒過程閃铄計數善意第三人審閱人搜索人瞳孔變形透射鏡脫氧絡膽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