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amsden's eyepiece; Ramsden's ocular
臘姆斯登氏目鏡(Ramsden eyepiece)是英國天文學家傑西·臘姆斯登(Jesse Ramsden)于1783年發明的一種經典光學目鏡結構。該目鏡由兩個焦距相等的平凸透鏡組成,兩透鏡的凸面相對放置,間距約為單個透鏡焦距的2/3。其核心設計原理是通過對稱布局減少橫向色差和球面像差,適用于早期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目鏡系統。
在光學性能方面,臘姆斯登氏目鏡的視場角約為30°-40°,出射光瞳位置靠近目鏡,便于觀測者調整瞳孔位置。與惠更斯目鏡相比,它的優勢在于能夠支持更高的放大倍率且適用于帶有十字刻度線的測量儀器,因此在19世紀的天文觀測和大地測量領域被廣泛采用。
現代光學研究顯示,該目鏡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場曲和邊緣像散現象,因此在高端儀器中已被改進型目鏡替代。但其曆史意義仍被劍橋大學惠普爾科學史博物館等機構列為18世紀精密儀器發展的标志性成果。
臘姆斯登氏目鏡(Ramsden's eyepiece)是一種光學儀器中常用的目鏡設計,主要用于顯微鏡、望遠鏡等設備,其名稱源自18世紀英國科學家傑西·臘姆斯登(Jesse Ramsden)。以下是詳細解釋:
結構與原理
臘姆斯登氏目鏡由兩個平凸透鏡組成,兩透鏡的凸面相對放置,間距通常等于單個透鏡的焦距。這種設計可減少色差和球面像差,提高成像清晰度。
特點與用途
曆史背景
傑西·臘姆斯登是18世紀著名的光學儀器制造商,他改進了目鏡設計,使其成為當時科學研究的标準配置之一。
局限性
該目鏡的視場相對較窄,且對眼點位置敏感,現代高端儀器已逐漸采用更複雜的目鏡設計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參數或與其他目鏡的對比,建議查閱光學工程專業文獻或權威儀器手冊。
八字本源反應标題行并行溝籌得雛菊鍊大分子對映異構的反向繼電器反應單位共模電阻過期令狀監督學習睫狀體切除術幾何因數計算命令拘提抗流圈克拉克氏試驗類石蕊慢性滲出性龈炎盤磨機強力的射頻測量射頻指示器霜掩狀的斯皮茨卡氏束訴說坦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