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trashort
【醫】 ultrashort wave
超短波(Ultra-Short Wave)是電磁波譜中波長介于10米至1米之間的無線電波,對應頻率範圍為30MHz至300MHz,國際電信聯盟(ITU)将其定義為"甚高頻"(VHF)頻段。該術語由中國國家标準《電磁學術語》(GB/T 4365-2003)明确定義,屬于微波與短波之間的過渡波段。
從技術參數看,超短波具有直線傳播特性(視距傳播),其繞射能力弱但穿透性強,適用于需要高精度定向傳輸的場景。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在《無線電規則》中将該頻段劃分為多個子頻段,包括87.5-108MHz的調頻廣播頻段和156-174MHz的海事通信頻段。
在應用領域,超短波技術主要服務于:
傳播特性可通過公式表達:
$$ P_r = P_t frac{G_t G_r lambda}{(4pi d)} $$
其中$P_r$為接收功率,$P_t$為發射功率,$G$為天線增益,$lambda$為波長,$d$為傳輸距離。該公式源自IEEE 802.11通信标準基礎理論。
超短波是無線電波的一種,其核心定義和特性如下:
超短波指波長範圍為1米至10米、頻率介于30兆赫(MHz)至300 MHz的電磁波,屬于甚高頻(VHF)波段。因波長接近米級,也被稱為“米波”。其傳播方式與短波不同,無法通過電離層反射,而是依靠電離層散射實現遠距離傳播。
超短波需配合高方向性天線使用,以補償傳輸衰減。其頻率與波長的對應關系可表示為: $$ f = frac{c}{lambda} $$ 其中$c$為光速(約3×10⁸ m/s),$lambda$為波長範圍1-10米,對應頻率30-300 MHz。
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通信工程或電磁波相關專業文獻。
白狐本年純益不恰當操作常用鍵傳遞性動機心理學非粘性流動分級分離格林費耳特氏三角海蔥糖漿行為不法者忽略鼠标膠狀質接待處雷索欣連續號碼每寸打印點數排卵常數定律破壞電壓茄子任意函數發生器身影蝕瘡的雙丙碘苯酸數字編碼飼管跳繩未申報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