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士忌酒(Whisky/Whiskey)是一種以谷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而成的烈性蒸餾酒。以下是基于漢英詞典視角的詳細解釋,結合權威來源的引用:
威士忌(wēi shì jì)在漢語中為音譯詞,源自英語“whisky”(英聯邦拼寫)或“whiskey”(愛爾蘭、美國拼寫)。其英語詞根源自古愛爾蘭語“uisce beatha”或蘇格蘭蓋爾語“uisge beatha”,意為“生命之水”(water of life)。漢語詞典普遍将其定義為“用大麥等谷物發酵制成的蒸餾酒”(《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主要使用發芽大麥(麥芽威士忌)、玉米、黑麥或小麥(谷物威士忌)。蘇格蘭法規要求原料必須含100%發芽大麥;美國波本威士忌則需≥51%玉米原料。
類型 | 産地代表 | 核心特點 | 權威定義來源 |
---|---|---|---|
單一麥芽威士忌 | 蘇格蘭 | 單酒廠100%麥芽原料 | 蘇格蘭威士忌協會 (SWA) |
調和威士忌 | 全球 | 混合麥芽與谷物威士忌 | 《歐盟酒類法規》No 110/2008 |
波本威士忌 | 美國 | ≥51%玉米,新燒焦橡木桶陳釀 | 美國聯邦法規27 CFR §5.22 |
單一壺式威士忌 | 愛爾蘭 | 未發芽/發芽大麥混合蒸餾 | 愛爾蘭酒法2009 |
"A spirit distilled from malted grain, especially barley or rye."
(以發芽谷物——尤指大麥或黑麥——蒸餾制成的烈酒)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 liquor distilled from fermented mash of grain (as rye, corn, or barley)."
(由谷物發酵醪液蒸餾而成的酒液,如黑麥、玉米或大麥)Merriam-Webster
在漢英對照語境中,"威士忌"常關聯西方餐飲禮儀(如餐後酒)、文學意象(如村上春樹作品中的象征),其漢語譯名自19世紀傳入中國後,已成為高端烈酒的代名詞之一(《中國酒文化通史》,商務印書館)。
威士忌酒是一種以谷物為原料的烈性蒸餾酒,以下是綜合權威信息的詳細解釋:
威士忌(Whisky/Whiskey)是由大麥、玉米、黑麥等谷物發酵後,經蒸餾、橡木桶陳釀而成的酒精飲料,酒精度通常在40%-50%之間。其名稱源自蘇格蘭蓋爾語“uisge beatha”,意為“生命之水”(拉丁語“aqua vitae”)。
按産地主要分為:
古塞爾特語“visage beatha”→中古英語“usquebaugh”→現代拼寫分化:
如需了解更多工藝細節或品牌曆史,可查閱網頁中的完整分類标準。
財務會計準則彙編傳動皮帶潤滑劑傳輸電平詞彙聯結電路端脈沖波放大器多言症芳基化劑反轉換器分布力幹甲狀旁腺光譜分析琥珀酰水楊酸莢膜腫脹現象加氫甲酰化甲狀舌骨間隙結瘢接觸系捷列斯尼茨基氏混合液冷壓焊接帽貝美放醉馬草齊墩果酸穹窿回白網狀質全氟萘烷三段論數字輔助鍵盤特壓添加劑通信協議投資轉移魏森貝格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