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期内所得稅分攤英文解釋翻譯、期内所得稅分攤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intra-period income tax allocation

分詞翻譯:

期的英語翻譯:

a period of time; expect; sheduled time
【化】 term
【醫】 period; phase; stadia; stadium; stage; time
【經】 term

内的英語翻譯:

inner; inside; within
【醫】 end-; endo-; ento-; in-; intra-

所得稅的英語翻譯:

【經】 income tax; taxes on income

分攤的英語翻譯:

apportion; apportionment; divvy; proportion
【經】 allocation; apportionment

專業解析

期内所得稅分攤(Intra-period Tax Allocation)是財務會計中的專業概念,指企業在同一會計期間内,将所得稅費用合理分配到不同財務報表項目或不同期間的過程。其核心目标是實現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原則,确保財務報表真實反映企業稅負與經營成果的關系。

定義與適用範圍

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和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要求,企業在以下三種情況需進行期内所得稅分攤:

  1. 持續經營與終止經營分離:将所得稅費用分别計入持續經營利潤和終止經營項目(參考IAS 12第81條)
  2. 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如外币折算差額、公允價值變動等未實現損益相關的遞延所得稅
  3. 前期損益調整:會計政策變更或差錯更正涉及的跨期調整

處理原則

企業需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産/負債科目,按權責發生制對暫時性差異進行調整。典型計算公式為: $$ text{當期所得稅費用} = text{應納稅所得額} times text{稅率} + Delta text{遞延所得稅負債} - Delta text{遞延所得稅資産} $$

應用示例

某公司年度稅前利潤500萬元中含固定資産處置收益200萬元(適用稅率25%),持續經營利潤300萬元(適用稅率15%)。期内分攤需分别計算:

該處理方式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關于所得稅費用分項列報的規定,相關實務操作可參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

期内所得稅分攤是指将同一會計期間的所得稅費用(而非應付所得稅)分配到該期間的重要損益構成項目及前期損益調整中的會計程式。其核心目的是通過匹配所得稅與相關損益項目,提升財務報表的可比性和信息有用性。

關鍵要點解析:

  1. 定義與目的
    在利潤表中,繼續營業部門損益、停工部門損益、非常項目損益等需單獨列示,所得稅費用需分攤到這些項目中。這有助于報表使用者更清晰地評估企業不同業務的稅後盈利能力及現金流影響。

  2. 分攤方法

    • 繼續營業部門:直接按適用稅率計算所得稅,假設無其他損益項目影響。
    • 其他損益項目(如非常損益、前期調整):采用“增額稅款”法,即計算該項目加入繼續營業損益後導緻的稅款增減,作為其分攤的所得稅。
    • 多項目分攤:若存在多個其他損益項目,先計算各項目對所得稅的影響數,再按比例分配剩餘稅款。
  3. 會計處理特點

    • 繼續營業部門需列示稅前利潤、所得稅費用及稅後利潤;
    • 其他項目僅列示稅後淨額,所得稅影響通過括號或附注披露。
  4. 與跨期分攤的區别
    期内分攤關注同一期間内不同項目的稅款分配,而跨期分攤涉及暫時性差異導緻的稅款在不同會計期間的調整。

示例說明:

假設某企業繼續營業部門稅前利潤為100萬元,另有非常項目收益20萬元。若適用稅率25%,繼續營業部門分攤25萬元所得稅;非常項目加入後總利潤120萬元,稅款增至30萬元,則非常項目分攤5萬元(30萬-25萬),最終稅後淨額為15萬元(20萬-5萬)。

通過這一程式,財務報表能更精準地反映各業務單元的稅後貢獻,支持決策者分析企業真實業績。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寶藍表情樣痙攣伯仲醇不透光化線的不由自主財務通告測診腸輕癱單槽閥敵草隆碟形封頭獨作手冊二碘甲狀腺氨酸二溴化氧釩高壓輸電線庚糖公司章程霍夫曼氏止痛劑基本圈矩陣頸舌軸的眶骨膜的棱菌屬量熱的梨醇歐洲情報網實質性肌炎水罐髓小球透紫玻璃燈韋尼克氏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