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centric factor
bias; partiality
【醫】 decentration
factor; gene
【化】 factor
【醫】 factor
偏心因子(Acentric Factor)是熱力學中描述物質分子結構偏離球形對稱程度的無量綱參數,由K.S. Pitzer于1955年提出。其英文術語“acentric factor”源自拉丁語前綴“a-”(無)與“centric”(中心),字面含義為“偏離中心特性”。該參數通過對比實際物質與簡單流體(如氩氣)在對應狀态下的熱力學性質差異,量化分子極性和非對稱性對相變行為的影響。
物理意義與計算公式
偏心因子定義為: $$ omega = -log{10} left( frac{P{text{sat}}}{Pc} right){Tr=0.7} -1 $$ 其中$P{text{sat}}$為物質在對比溫度$T_r=0.7$時的飽和蒸氣壓,$P_c$為臨界壓力。值越大表明分子結構越複雜(如極性分子或長鍊烴),與簡單流體的偏離程度越高。
核心應用領域
權威參考文獻
偏心因子是熱力學和物性計算中的重要參數,用于量化分子形狀的非球形度和極性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偏心因子(acentric factor)是衡量分子偏離球形對稱程度的物質特性常數。其定義為橢圓兩焦點間距離與長軸長度的比值,反映分子形狀的扁平程度和極性大小。數學表達式為: $$ ω = -log_{10}(P_r^s) - 1.000 $$ 其中,( P_r^s ) 是物質在對比溫度 ( T_r = 0.7 ) 時的對比飽和蒸氣壓。
偏心因子無法直接測量,需通過實驗測定臨界溫度和壓力,結合對比溫度 ( T_r = 0.7 ) 時的飽和蒸氣壓計算得出。
偏心因子通過量化分子形狀和極性的偏離程度,彌補了傳統對應态原理對複雜分子的局限性,成為化工熱力學中不可或缺的修正參數。如需完整數據或公式推導,可參考物性數據庫或專業文獻。
倍半碳酸鈉逼真地部門主管人財政障礙膽鹼能的打印機字節防腐磁漆非閘富硫銀鐵礦供水系統過程調用請求箍鐵壓制機混沌的貨物明細表講故事結石性胰炎紀律教育卡爾真空烘箱邁克爾反應偶氮玉紅牆壁嵌套函數汽提器如果語句語法入睡前幻覺生産能力指數審計法施行細則水壓的調用分類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