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尾絲蟲結節英文解釋翻譯、蟠尾絲蟲結節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oast erysipelas; erisepela de la costa
分詞翻譯:
尾的英語翻譯:
end; remnant; tail; trail
【化】 tail end
【醫】 cauda; caudae; tail
絲蟲的英語翻譯:
filaria
【醫】 filaria
結節的英語翻譯:
node; nodus; nub; nubble; protuberance; tuber; tubercle; tuberosity
【醫】 node; nodositas; nodosity; nodus; noeud; tuber; tubercle; tubercula
tuberculum
專業解析
蟠尾絲蟲結節(Onchocerca nodule)是盤尾絲蟲病(Onchocerciasis)的典型病理表現,由寄生蟲蟠尾絲蟲(Onchocerca volvulus)感染引發。該結節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成蟲産生的纖維包裹性反應,常見于皮下組織或骨骼突出部位。
核心特征:
- 病理機制:雌性成蟲在人體内産生活動性微絲蚴,引發局部炎症反應,形成直徑1-5厘米的纖維化囊狀結節。組織學顯示結節由膠原纖維、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構成。
- 臨床表現:結節多分布于髋骨、肋骨和顱骨區域,伴隨劇烈瘙癢、皮膚鱗狀病變。約10%的未治療病例會發展為角膜混濁,導緻永久性視力損傷(河盲症)。
- 流行病學: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該病在非洲30國、拉丁美洲和也門呈地域性流行,約2100萬人感染,99%病例集中于撒哈拉以南非洲。
診斷與防治:
- 金标準診斷采用皮膚活檢檢測微絲蚴
- 伊維菌素(Ivermectin)為WHO推薦的首選治療藥物,每半年給藥可阻斷寄生蟲傳播鍊
- 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路線圖》将該病列為重點防控的被忽視熱帶病
參考資料:
- 世界衛生組織《被忽視熱帶病全球報告》(2023)
-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寄生蟲病理學專題
- 美國疾控中心熱帶病防治指南(2024版)
網絡擴展解釋
蟠尾絲蟲結節(又稱盤尾絲蟲結節)是旋盤尾線蟲(Onchocerca volvulus)成蟲寄生在人體皮下組織後引發的纖維性包塊,是盤尾絲蟲病的典型表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病因
蟠尾絲蟲結節由旋盤尾線蟲感染引起。成蟲寄生于皮下組織,周圍形成纖維包裹結構。這種寄生蟲通過黑蠅叮咬傳播,常見于非洲、拉丁美洲等熱帶地區。
2.形态特征
- 大小與外觀:結節直徑多為5~25毫米,少數可能更大,質地堅硬,類似脂肪瘤或皮下腫塊。
- 數量與分布:通常包含2條或更多成蟲,常見于胸、腹、腰、腿及頭部皮下。
- 症狀:一般不痛,但可能伴隨局部皮膚瘙癢或輕度炎症反應。
3.病理機制
成蟲在皮下産出的微絲蚴可擴散至周圍組織、淋巴管或血管,引發慢性炎症和纖維化。結節的形成是宿主免疫系統對寄生蟲的包裹反應。
4.并發症
- 皮膚損害:長期感染可導緻皮膚萎縮、彈性下降及色素沉着。
- 眼部病變:微絲蚴侵入眼部可能引發角膜炎、虹膜炎等,嚴重時導緻失明(河盲症)。
- 淋巴結腫大:鄰近淋巴結可能無痛性腫大。
5.診斷與治療
- 診斷:觸診結合皮膚活檢(檢出成蟲或微絲蚴)是主要方法。
- 治療:常用伊維菌素殺滅微絲蚴,手術切除結節可減少成蟲負荷。
若需更全面的流行病學或治療方案,可參考醫學數據庫或權威機構指南。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埃奧德克斯過程埃夏氏療法采集昆蟲廠用動力消耗促甲狀腺素釋放素醋酸羟吡咔唑定電壓電流滴定二蒽并[1,2-1′,2′]哒嗪反編譯系統法人概念弓形體素光學圖象輸入機骨外的華格納氏點混合絡合物經理奎諾鞣酸浪費信托明科夫斯基氏值内亂脲基乙酮酸錢币叩診乳醇鰓軟骨山┵酸輸尿管間的酸性亮紅填質性遠視統籌法痛覺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