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tetrode junction transistor
tetrode
【電】 four electrode tube
receive; accept
【電】 connecting
face; surface; cover; directly; range; scale; side
【醫】 face; facies; facio-; prosopo-; surface
transistor
【計】 MOS transistor; npn
【化】 transistor
四極管接面晶體管(Tetrode Junction Transistor)是一種早期半導體器件,其結構包含四個電極:兩個基極(B1、B2)、一個發射極(E)和一個集電極(C)。這一設計通過引入額外電極改善了對載流子的控制能力,主要應用于高頻放大與開關電路中。
從物理結構看,其核心為三層半導體材料(N-P-N或P-N-P),其中雙基極設計可獨立調節基區電場分布。與标準雙極晶體管(BJT)相比,四極管的二次基極能有效降低基極電阻,提升截止頻率(fT)約20-30%[參考《半導體器件物理》第5章]。
在電路應用中,四極管常采用共射極配置,通過第二基極施加偏置電壓可動态調節電流放大系數β值。該特性使其在自動增益控制(AGC)系統中具有特殊優勢[來源:IEEE Xplore文獻庫]。但由于制造工藝複雜且成本較高,此類器件已被現代場效應管(FET)及集成電路技術替代。
曆史文獻顯示,貝爾實驗室在1950年代曾對四極管結構進行系統研究,相關成果收錄于《晶體管技術演進史》(ISBN 978-0-12-386491-8)。當前該器件主要作為教學案例用于半導體物理課程,幫助理解多電極載流子控制機制。
“四極管接面晶體管”這一術語存在概念混淆,需分兩部分解釋:
四極管(Tetrode)
屬于電子管(真空管)的一種,包含四個電極:陽極(屏極)、陰極、控制栅極和簾栅極。簾栅極的加入提高了電子管的放大效率和頻率響應,常用于早期無線電設備。
接面晶體管(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是半導體器件,由三層半導體材料(NPN或PNP結構)構成,僅含三個電極:發射極、基極和集電極。通過基極電流控制集電極-發射極電流,實現信號放大。
矛盾點分析:
建議:
若需了解多極半導體器件,可參考:
該術語可能是對兩類器件的誤用,需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确認。
暗管系統保險應用程式波束彎曲器查明存儲數據緩沖器達頓氏回歸熱非感應電流方式非營業利潤複合單純颌間錨基付款辦法服務企業構造異常的鼓風爐全風磺胺異甲唑黃瓜子油虎耳草科會計主任剪楔器接線的礦油老視的硫氰酸戊酯偶氨氨類平光整理搶先服務潛在酶汽輪鼓風機哨房時鐘報時信號梳妝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