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超外差接收英文解釋翻譯、雙重超外差接收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double superheterodyne reception
分詞翻譯:
雙重的英語翻譯:
【計】 doubling
超外差接收的英語翻譯:
【電】 superheterodyne reception
專業解析
雙重超外差接收(Double Superheterodyne Reception)是一種高頻無線電接收技術,其核心設計包含兩次變頻過程,用于提升信號選擇性和抗幹擾能力。該術語的英文直譯為"double superheterodyne reception",其中"superheterodyne"源自希臘語前綴"super-"(超越)和"heterodyne"(外差)的組合,指代通過本地振蕩器與輸入信號混頻産生中頻信號的原理。
技術原理
- 第一級變頻:将接收的高頻信號與第一本振(Local Oscillator 1)混頻,生成第一中頻(Intermediate Frequency 1)。此階段可有效抑制鏡像頻率幹擾,根據IEEE Xplore文獻記載,典型的第一中頻選擇範圍為10.7-45 MHz。
- 第二級變頻:将第一中頻信號與第二本振混頻,進一步降至更低的中頻(如455 kHz),便于濾波器進行高精度信號選擇。美國專利局備案數據顯示,這種雙重降頻結構可使鄰道抑制比提升40%以上。
性能優勢
- 選擇性增強:通過兩級濾波系統,有效消除帶外幹擾(據《射頻電路設計》第三版,ISBN 978-7-121-33521-4)
- 靈敏度優化:第二中頻放大器可在固定頻率實現更高增益(參考《通信電子線路》國家級規劃教材)
- 鏡像抑制:雙重變頻使鏡像頻率偏移量倍增,降低接收機前端設計要求(來源: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期刊)
該技術廣泛應用于航空通信、衛星接收機和精密測量儀器領域,其數學表達式可表示為:
$$
f{IF1} = |f{RF} pm f{LO1}|
$$
$$
f{IF2} = |f{IF1} pm f{LO2}|
$$
其中$f{RF}$為射頻信號,$f{LO}$為本振頻率,兩次變頻過程通過混頻器非線性特性實現頻譜搬移。
網絡擴展解釋
雙重超外差接收是超外差接收技術的擴展形式,通過兩次變頻過程将高頻信號分階段轉換為更低的中頻信號,從而提升接收機的靈敏度、選擇性和抗幹擾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原理
- 第一次變頻:接收的高頻信號(如射頻RF)與第一個本地振蕩器(LO1)産生的本振信號混頻,生成第一中頻(IF1)。例如,若接收信號為100MHz,LO1為110MHz,則IF1=110-100=10MHz(參考)。
- 第二次變頻:将IF1信號與第二個本地振蕩器(LO2)的信號再次混頻,得到更低的第二中頻(IF2)。例如,IF1=10MHz,LO2=9.5MHz,則IF2=10-9.5=0.5MHz(參考)。
2. 技術優勢
- 抑制鏡像幹擾:通過兩次變頻,鏡像頻率與信號頻率的間隔增大,更易被濾波器濾除(參考)。
- 選擇性優化:每個中頻階段可使用針對性的濾波器。例如,第一中頻處理寬頻帶信號,第二中頻實現精細濾波(參考)。
- 增益穩定性:多級中頻放大可避免單級高增益引發的自激問題,提升動态範圍。
3. 典型應用場景
- 短波通信接收機:應對高頻段複雜幹擾環境。
- 雷達系統:需處理微弱回波信號。
- 衛星接收設備:要求高靈敏度和抗鄰頻幹擾。
4. 與單超外差的對比
特性 |
單超外差 |
雙重超外差 |
中頻數量 |
1個 |
2個 |
鏡像抑制 |
一般 |
顯著提升 |
電路複雜度 |
較低 |
較高 |
成本 |
低 |
中高 |
5. 設計考量
- 本振相位噪聲:雙重變頻對振蕩器純度要求更高。
- 中頻選擇:需避免兩個中頻之間産生寄生響應,常見方案如第一中頻10.7MHz,第二中頻455kHz。
- 功耗平衡:需權衡多級放大帶來的功耗增加與性能提升(參考)。
這種結構通過分級處理信號,在專業級無線設備中廣泛應用,但需根據具體需求權衡複雜度與性能提升的性價比。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奧薩特器不痛不癢的草酰亞胺操縱設備拆分單元存儲數據描述盜印斷然地發洩障闆菲厄氏試驗黃銅配制鑄鐵閥角膜緣帶酒徒處置法卡羅布枯密碼設備廿五酸哌胺甲尿啶醛脫氫酶染色液任務間通信三硫化二某設定屬性選擇私房錢速動資産速啟閥調制方案外伸砂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