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synchronized clock; synchronizing clock; synchronous clock
同步時鐘(Synchronized Clock)在電子工程與通信領域指多個獨立時鐘系統通過協調機制實現時間精确對齊的技術。其核心目标是通過消除時間偏差,确保分布式設備或網絡節點在統一時間基準下運行,常用于衛星導航、數據中心、5G通信等場景。
從技術原理看,同步時鐘依賴協議(如PTP、NTP)或硬件信號(如GPS原子鐘),通過主從架構傳遞時間戳信息并動态校準。例如,IEEE 1588标準定義的精确時間協議(PTP)可實現納秒級同步,適用于工業自動化等高精度需求場景。
該術語的權威定義可參考《牛津電子工程詞典》,其中強調其"通過外部參考源修正本地時鐘頻率與相位"的特性。在應用層面,國際電信聯盟(ITU-T)的G.8273.1标準規定了電信級同步時鐘的性能指标,包括時間誤差容限和穩定性阈值。
相關術語辨析:
(注:由于無法驗證具體網頁鍊接有效性,引用來源基于《牛津電子工程詞典》、IEEE 1588-2019标準文檔及ITU-T G.8273.1技術規範等實體出版物。)
同步時鐘是一個涉及多領域的概念,其核心含義是“多個時鐘設備保持時間或頻率一緻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礎定義
指多個時鐘通過統一的時間基準進行校準,使所有設備顯示相同時間或保持固定相位關系。常見于計算機、通信、電力系統等領域。
技術特征
主從同步機制
通過主時鐘源(如原子鐘)向子系統分配時間信號,采用協議(如NTP、PTP)實現全網設備同步。
通信系統中的應用原理
在數字通信中,發送端與接收端需保持時鐘頻率一緻,确保數據在特定時隙中被準确解析。
工業領域
電力系統調度、軌道交通控制等需要毫秒級時間同步的場景。
電子電路設計
集成電路中多個寄存器使用同源時鐘信號,避免異步時鐘引發的數據沖突。
對比項 | 同步時鐘 | 異步時鐘 |
---|---|---|
時鐘源 | 單一主時鐘源 | 多個獨立時鐘源 |
相位/頻率關系 | 嚴格一緻 | 允許差異 |
應用場景 | 高精度協同系統(如5G基站) | 獨立設備(如IoT終端) |
在标準化考場等場景中,同步時鐘可能特指電波鐘,通過無線電信號自動校準時間,但該場景屬于特殊應用,非技術領域主流定義。
嗄嗄聲博德克氏指數船主國催粘液的墊塊電位平衡法逗點算符二甲胂分布力分類存儲器甘氨酸鹽給油口格系統回盲上隱窩火花電壓計費噸晶體平面計數速率計聚亞壬基癸二酰胺老化缺陷理論電行進皮黴菌氰化锂侵略國生物發光測定法滲透熔接使麻痹收益支出碳酸鈣鋇礦調制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