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reinforcing bar
determine; iron; unalterable; weapon
【醫】 Fe; ferri; ferrum; iron; mars; sidero-
【經】 iron
muscle; tendon; veins that stand out
鐵筋(tiě jīn)是漢語中對建築用金屬加固材料的傳統稱謂,專指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使用的條狀或網狀金屬部件。該詞由“鐵”和“筋”組合而成,其中“鐵”指代金屬材質,“筋”取義于生物學中支撐組織的功能隱喻。在工程領域,鐵筋需符合國家标準GB/T 1499.2-2018《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規定的力學性能指标,其屈服強度标準值($f_y$)根據牌號不同分為335MPa、400MPa等多個等級。
在英漢對照中,鐵筋對應“steel reinforcement”或“rebar”,常見于橋梁、高層建築等混凝土結構的抗拉補強。根據《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鐵筋的錨固長度計算公式為:
$$
l_a = alpha frac{f_y}{f_t} d
$$
其中$alpha$為鋼筋外形系數,$d$為鋼筋直徑,$f_t$為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權威文獻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混凝土構件中起骨架作用的鋼材”,美國混凝土協會ACI 318-19規範則詳細規定了鐵筋的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rho_{min} = 0.25sqrt{f_c}/f_y$($f_c$為混凝土抗壓強度)。在曆史沿革方面,中國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金屬材料發展史》記載,鐵筋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産始于20世紀50年代鞍鋼軋制出首條螺紋鋼。
“鐵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鐵筋”指鋼筋(即建築中用于加固混凝土的金屬材料),尤其在早期文學或口語中使用。例如老舍在《茶館》第三幕中提到:“你有骨頭,不怕我這鐵筋洋灰的胳臂。”,這裡的“鐵筋洋灰”即指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容堅硬牢固。
部分資料(如)提到“鐵筋”是成語,形容“堅固、不易動搖的事物或人”。但根據權威文學作品(如《茶館》)和多數詞典解釋,“鐵筋”并非成語,而是具體指代鋼筋。可能的混淆源于其字面組合的比喻性延伸,但需注意區分實際用法。
“鐵筋”是一個具象名詞,核心含義為“鋼筋”,其延伸的比喻意義(如形容人堅韌)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老舍《茶館》或建築術語詞典。
艾-道二氏試驗百部屬焙燒窯采購申請産卵索促進精神的底面觀釩酸鐵發煙罐式發煙筒鋼砂高頻單位共同意志漢城伊蚊痕迹性神經痛活塞性氣胸裡奧郎氏弓螺旋平銑刀濾油紙螨幕後操縱者凝結核菩堤樹強制密封曲帕胺沙紙磨帶十二碳異羟肟酸收留司法工作人員退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