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micronekton是什麼意思,micronekto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n. [生物] 弱泳生物

  • 專業解析

    Micronekton是海洋生态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一類具有主動遊泳能力的中小型水生生物,體型通常在2至20厘米之間。這類生物介于浮遊生物(如桡足類)和大型遊泳生物(如金槍魚、鲸類)之間,是海洋食物鍊的重要中間環節,對能量傳遞和碳循環具有關鍵作用。

    核心特征與分類

    1. 生物學定義:Micronekton包含多種類群,例如小型魚類(如燈籠魚)、頭足類(如幼體烏賊)、甲殼類(如磷蝦)以及部分水母。它們能夠逆水流自主移動,但遷徙範圍通常小于大型海洋生物。
    2. 生态功能:作為“中層捕食者”,micronekton以浮遊生物為食,同時被大型魚類、海鳥和海洋哺乳類捕食,構成海洋生态系統的能量橋梁。

    研究意義

    近年研究顯示,micronekton在全球碳沉降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它們夜間垂直遷移至表層攝食,白天返回深海,這一行為促進了有機碳向深海的輸送。據《海洋科學進展》統計,此類生物貢獻了約5%-20%的海洋生物泵碳通量。

    參考資料:

    1.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海洋生物數據庫
    2. 《海洋生态學綜述》(Annual Review of Marine Science
    3. 國際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計劃(IMBER)報告
    4. 《海洋科學進展》期刊第45卷

    網絡擴展資料

    micronekton(發音:英[maɪk'rəʊnktʌn]/美[maɪk'roʊnktʌn])是海洋生物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代體型在2-20厘米之間、具有自主遊動能力但遊泳能力較弱的海洋生物類群。這類生物主要包括:

    1. 生物組成:磷蝦、小型魚類(如燈籠魚)、頭足類幼體等。
    2. 運動特性:雖能獨立于洋流遊動,但遷徙範圍有限,屬于"弱泳生物"範疇。
    3. 生态行為:具有晝夜垂直遷移特性,夜晚浮至淺海攝食浮遊生物,白天潛至500-1000米深海躲避捕食者。
    4. 生态意義:作為中層魚類(如金槍魚)和海洋哺乳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在海洋碳循環中承擔重要角色。

    該術語源自希臘語"mikros"(微小)和"nekton"(遊泳生物)的組合,常見于海洋生态系統研究文獻。其體型介于浮遊生物與大型遊泳生物(如魚類)之間,是連接不同營養級的關鍵環節。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