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ˈlætərən/
n. 羅馬拉特蘭教堂;拉特蘭宮
The fourth Lateran Council, in 1215, was of crucial importance.
第四次拉特蘭會,在1215年,是至關重要的。
According to the Lateran Treaty, Italy recognize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Vatican.
根據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的獨立。
The English were the first to put into practice the decrees of the Lateran Council.
英國是第一個付諸實踐的法令拉特蘭理事會。
He holds a doctorate in Canon and civil law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t. John Lateran.
曾在拉特郎聖若望大學獲教會法及民法博士學位。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was the Fourth Lateran Council (1215) convened by the great Pope Innocent III.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次拉特蘭會( 1215 )召開由偉大的教宗諾森三世。
"Lateran"(拉特朗)是基督教曆史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地理與宗教術語,主要指羅馬的拉特朗聖若望大殿(Basilica of Saint John Lateran)。該詞源自拉丁語“Lateranum”,原為古羅馬貴族拉特朗家族的宮殿,公元4世紀被君士坦丁大帝贈予教會,成為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母堂。
拉特朗大殿是天主教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自324年建成以來,一直是教宗的官方駐地,直至14世紀教廷遷至梵蒂岡。其地位在1300年由教宗博尼法爵八世正式确立為“所有教堂之母與之首”(Omnium urbis et orbis ecclesiarum mater et caput)。該教堂還見證了多次重要宗教會議,如1123年的第一次拉特朗大公會議,這些會議對中世紀教會改革産生了深遠影響。
拉特朗大殿的建築融合了巴洛克風格與古代基督教元素,正立面由建築師亞曆山德羅·加利萊伊設計,内部保存了珍貴的宗教藝術品,如13世紀的馬賽克祭壇。其聖門每25年開啟一次,象征教會的普世性。
根據《拉特朗條約》(1929年意大利與教廷籤署的協議),該教堂及其周邊區域享有梵蒂岡的治外法權,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産。教宗每年在拉特朗大殿主持重要禮儀,如聖周四的祝聖聖油彌撒。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可驗證鍊接,此處引述來源為天主教百科全書、梵蒂岡官方文獻及建築史權威研究。)
Lateran 是羅馬的一個曆史性宗教場所,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Lateran 通常指位于羅馬的拉特蘭教堂(Basilica of St. John Lateran)和拉特蘭宮(Lateran Palace),後者現已作為博物館使用。該名稱源自拉丁語,可能關聯古羅馬家族“Laterani”。
曆史與宗教意義
拉特蘭教堂是天主教四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曾是中世紀教皇的主要駐地,宗教地位極高。例如,網頁提到“The Pontiff performed a...”(教皇在此舉行儀式),凸顯其曆史重要性。
現代功能
拉特蘭宮現為博物館,展示與天主教相關的文物和藝術藏品,成為羅馬的重要文化地标。
用法與例句
相關術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建築風格或宗教儀式,建議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宗教研究資料。
prayerwindmillnod one's headproficiencyquantitativea beam of lightbackdropinstillcheck uponbackquoteculvertdichotomizationearfulpatrolmenprincipledcongestion pricingex officioprint adreceptor proteinvermiform appendixaphamideastaxanthinChannidaefatheadedgonotylhominyliturgicmarvellouslymegasporecrystal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