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ɪnˈfekʃn reɪt/
感染率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was 3? %.
術後切口感染率為3 %。
The HIV infection rate in this group has doubled, we are told.
我們被告知,HIV的感染率在這一群體中居然是加倍的。
The infection rate of spine is low, and mortality is high.
腰椎旁接種感染率偏低,且死亡率高。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9 percent lower after two and a half years.
而使用兩年半以後,感染率則可降低39%。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to near zero.
以往的經驗顯示,這些措施可以使感染率降低至接近零。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是流行病學中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特定人群中新發感染病例的發生頻率。其定義為:在特定時間段内,某人群中新發生某種傳染病感染的人數占總人口數的比例。該指标直接反映傳染病的傳播速度和範圍,是公共衛生決策的重要依據。
感染率強調“新發感染” 的發生密度,計算公式為:
$$
text{感染率} = frac{text{觀察期内新感染人數}}{text{同期暴露風險的總人口數}} times 100% text{(或 } 1000‰text{)}
$$
例如:某社區10萬人中,1個月内新增200例流感病例,則感染率為0.2%(或2‰)。
感染率 vs 發病率(Incidence Rate)
感染率 vs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疫情監測與預警
感染率驟升可能提示病毒變異、防控漏洞或超級傳播事件,例如COVID-19疫情期間對核酸檢測陽性率的實時監控。
疫苗與藥物效果評估
通過對比接種組與未接種組的感染率差異,可計算疫苗保護效力(如輝瑞mRNA疫苗臨床試驗中感染率降低95%)。
公共衛生政策制定
感染率超過阈值(如WHO建議COVID-19感染率>5%時強化檢測)可觸發隔離、旅行限制等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WHO)
《傳染病流行病學監測指南》 明确定義感染率為“新感染發生的比例”,強調實驗室确診的重要性。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COVID-19監測數據解讀》 指出感染率計算需排除重複檢測陽性者,避免高估風險。
《柳葉刀》研究案例
2020年意大利倫巴第大區血清學調查顯示,感染率(23.5%)遠高于發病率(0.4%),揭示大量無症狀傳播的存在。
因素 | 作用機制 | 實例 |
---|---|---|
傳染源強度 | 病毒載量、排毒時長 | 德爾塔毒株載量為原始毒株千倍 |
傳播途徑效率 | 飛沫/氣溶膠/接觸傳播概率 | 麻疹空氣傳播感染率超90% |
人群易感性 | 免疫力缺失或低下 | 未接種人群感染率是接種者的8倍 |
幹預措施覆蓋率 | 戴口罩/疫苗接種/社交距離 | 全員口罩使流感感染率下降70% |
結論:感染率是量化傳染病傳播風險的核心指标,其科學計算需結合病原體特性與人群特征。公共衛生實踐中需同步分析感染率、發病率與病死率,以全面評估疾病負擔與防控效能。
“infection rate”(感染率)是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概念,通常指在特定時間段内,某一群體中新感染某種疾病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與相關術語的區别
應用場景
影響因素
示例:若某10萬人口城市一周内新增200例流感,則周感染率為200/100,000=0.2%(未乘K)。該數據可幫助判斷是否需啟動應急響應。
retreatrun up againstshovelwizardryarielatonementGuggenheimleisurewearPhilipperippledtheorizeunaffiliatedwarpsby inferencecarrier phasein the likeness ofmath testplea bargainingsandwich platealcogelamnioscopeasphalticautobarotropyboilerplatecobaltamminedesiccativeemphasizerfluorinionaromatic polyamideoutcr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