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有化] 糖精
n.|saxin/saccharin;[有化]糖精
Gluside(中文譯名:糖精鈉)是一種人工合成甜味劑,化學名稱為鄰苯甲酰磺酰亞胺鈉鹽,分子式為C₇H₄NNaO₃S。其甜度約為蔗糖的300-500倍,但無熱量且不被人體代謝吸收,因此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廣泛用于食品和藥品的甜味替代品。
化學結構與性質
該化合物屬于磺胺類衍生物,由苯環、磺酰基和亞胺基組成,白色結晶粉末,微溶于水。其化學穩定性較高,但在酸性環境中易分解生成苯甲酸類物質。
曆史應用與争議
根據《食品添加劑國際标準》(CODEX Alimentarius),糖精鈉曾因成本低廉被用于低熱量食品,但1970年代動物實驗顯示高劑量可能誘發膀胱癌,導緻多國限制使用。美國FDA于2000年将其從緻癌物清單移除,但仍規定食品中需标注警示信息。
現代替代與安全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認為,成年人每日攝入量低于5mg/kg體重是安全的。目前其市場份額已被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新型甜味劑取代,僅少量用于特定工業領域如牙膏和藥品包衣。
注:部分參考資料來源于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PubMed)、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及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公開發布的研究報告。
"gluside"是一個化學專業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gluside是糖精的英文名稱,化學名稱為鄰磺酰苯甲酰亞胺(化學式:$C_7H_5NO_3S$),屬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劑。
發音與詞性
應用場景
在文獻中可見其用于天然産物的分離提純,例如從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中提取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時,會使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糖精類成分。
注意事項
糖精因甜度高、熱量低曾被廣泛使用,但需注意其安全性争議。醫學領域更傾向使用其系統命名"鄰磺酰苯甲酰亞胺"以避免歧義。
如需更詳細的化學性質或曆史背景,建議參考專業化學詞典或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