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有化] 糖精
n.|saxin/saccharin;[有化]糖精
Gluside(中文译名: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盐,分子式为C₇H₄NNaO₃S。其甜度约为蔗糖的300-500倍,但无热量且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因此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广泛用于食品和药品的甜味替代品。
化学结构与性质
该化合物属于磺胺类衍生物,由苯环、磺酰基和亚胺基组成,白色结晶粉末,微溶于水。其化学稳定性较高,但在酸性环境中易分解生成苯甲酸类物质。
历史应用与争议
根据《食品添加剂国际标准》(CODEX Alimentarius),糖精钠曾因成本低廉被用于低热量食品,但1970年代动物实验显示高剂量可能诱发膀胱癌,导致多国限制使用。美国FDA于2000年将其从致癌物清单移除,但仍规定食品中需标注警示信息。
现代替代与安全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认为,成年人每日摄入量低于5mg/kg体重是安全的。目前其市场份额已被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新型甜味剂取代,仅少量用于特定工业领域如牙膏和药品包衣。
注: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于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及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
"gluside"是一个化学专业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基本定义
gluside是糖精的英文名称,化学名称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化学式:$C_7H_5NO_3S$),属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发音与词性
应用场景
在文献中可见其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提纯,例如从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中提取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时,会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糖精类成分。
注意事项
糖精因甜度高、热量低曾被广泛使用,但需注意其安全性争议。医学领域更倾向使用其系统命名"邻磺酰苯甲酰亚胺"以避免歧义。
如需更详细的化学性质或历史背景,建议参考专业化学词典或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