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智力不高的婦人或女孩;粗俗的女子(等于floosi)
Labour MPs denounced her as a royal parasite and a floosie.
工黨議員譴責她為“皇家寄生蟲”和“粗俗的女子”。
“floosie”(或拼作“floozie”)是英語中一個帶有貶義的俚語詞彙,主要指代“輕浮、行為不檢點的女性”,尤其指在性關系上隨意或道德标準較低的女性。該詞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初的美國俚語,可能與德語詞彙“Fluse”(意為蓬松或松散)有關,暗示散漫的生活态度。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該詞在流行文化中曾被廣泛使用,例如20世紀30年代的漫畫和爵士樂歌詞中常出現。其用法通常帶有性别歧視色彩,反映了社會對女性行為的刻闆印象。現代英語中,該詞因涉及物化女性而逐漸被視為過時且不恰當,語言學家建議在正式場合避免使用。
例如:“The novel portrayed the 1920s flapper girls, whom some critics wrongly labelled as floosies.”(這部小說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的摩登女郎,一些評論家錯誤地将她們稱為“floosies”。)此例體現了詞彙的曆史語境與社會觀念變遷。
根據海詞詞典的權威釋義,floosie(也拼作floozie)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英語俚語,主要用于口語中,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指“粗俗的女子”或“智力不高的婦人/女孩”。該詞常暗含對女性輕浮、膚淺或行為不檢點的負面評價,例如形容穿着暴露、舉止輕佻的女性。
使用注意
該詞具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和冒犯性,使用時需謹慎,避免在正式場合或對他人進行直接描述,以免引發争議。
近義詞擴展
類似詞彙包括:tart(輕佻女子)、ditz(傻女人)、bimbo(花瓶女)等,均帶有性别刻闆印象,建議根據語境選擇更中性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