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eksən/ 美:/'ˌekˈsɔːn/
n. [生化] 外顯子
n. (Exon)人名;(英)埃克森
No pathogenic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the exon and franking regions of MYH9 gene except a synonymous mutation.
除同義突變外,在 MYH9 基因的外顯子和*********區域未檢測到緻病突變。
Results the DHPLC find the exon 7, 9 polymorphism.
結果:變性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出7、9號外顯子多态性。
The effect of skipping just one exon can be dramatic for an organism.
僅僅略過一段表現子,就可能對生物體造成顯著的影響。
The codon 778 of exon 8 in WD gene was one of mutation hotspots in Chinese.
結論WD基因第8外顯子778位密碼子系中國人的突變熱點之一。
Conclusion JAK2 exon 12 mutations could exist in JAK2V617F-negative PV patients.
結論JAK2V 617 F點突變陰性的PV患者中存在JAK2外顯子12突變。
外顯子(Exon) 是基因中實際編碼蛋白質氨基酸序列的DNA片段。在真核生物基因中,基因通常由外顯子和内含子(Intron)交替組成。初始轉錄産生的RNA(前體mRNA)包含外顯子和内含子序列,隨後通過RNA剪接(RNA Splicing)過程,内含子被移除,而外顯子則被連接起來形成成熟的信使RNA(mRNA)。這個成熟的mRNA隨後被翻譯成蛋白質。
關鍵特征與功能:
生物學意義: 外顯子是遺傳信息表達的關鍵環節。它們包含了構建功能性蛋白質所需的核心指令。通過可變剪接對特定外顯子的選擇性利用,細胞能夠在不同發育階段、不同組織或響應不同環境信號時,精細調控基因表達産物(蛋白質)的種類和功能,極大地擴展了基因組的信息容量和生物體的適應性。
示例: 例如,人類血紅蛋白β鍊基因包含3個外顯子。在紅細胞前體細胞中,該基因轉錄後經過剪接,将3個外顯子精确連接,形成成熟的mRNA,最終翻譯成血紅蛋白β鍊蛋白,對氧氣的運輸至關重要。
權威參考資料:
鍊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2007/
(搜索 "exon" 或 "RNA splicing")
鍊接: https://www.nature.com/subjects/alternative-splicing/nrg
(需訂閱訪問具體文章)
“Exon”(外顯子)是分子生物學中的核心術語,指基因中最終保留在成熟mRNA中并編碼蛋白質的DNA序列。以下為詳細解析:
特征 | 外顯子(Exon) | 内含子(Intron) |
---|---|---|
功能 | 編碼蛋白質 | 非編碼,剪接後被移除 |
保留性 | 保留在成熟mRNA中 | 被剪切并降解 |
進化保守性 | 高度保守 | 變異率較高 |
若需進一步了解外顯子剪接的具體機制或相關案例,建議查閱分子生物學教材或基因數據庫(如NCBI)。
hurdlemonkey kingbreadthgageunproductiveabsorbentcascadedeffortlessfortifiedinapplicableinsanelyLibyanmaneuveringmeteorrelearnabhorrence ofcost reductionembryonic developmenthepatitis Aproject itemsmoothing techniquetriangular elementbacksightcarbonometercolusitedacryoadenectomyGelidialeshypergenesisisocarvonek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