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accounting postulates是什麼意思,accounting postulate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會計準則;會計假設

  • 例句

  •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heory in accounting, accounting postulates are being challenged.

    作為會計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假設正受到嚴峻的挑戰。

  •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surrounding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accounting postulates and definite contents in each country.

    由于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環境的不同,各國在會計準則的制定方面及具體内容上也存在着許多差異。

  •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sis the accounting postulates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conception of the embedded value.

    本文透過財務視角,通過對支撐内含價值的會計假設進行分析,以達到對于内含價值簡化理解的目地。

  • The Paper's research contains five parts: Accounting basic postulates;

    文章的研究涉及五個部分:會計基本假設;

  • Accounting entity Postulates Fundamental approaches;

    會計主體; 假設; 基礎性的方法;

  •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basic postulates of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第三部分,政府會計的基本假設。

  • Nevertheless, in addition to fulfilling the legal obligations, auditors should participate in disclosing the distort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ore actively beyond audit postulates.

    但是,審計人員完成法定職責的同時,還應該在審計假設之外有所作為,以更積極的姿态參與會計信息的打假治亂。

  • Basic postulates are important 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in the position of higher level.

    會計基本假設是會計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處在會計概念框架的一個較高的層次。

  • The basic standard implies some basic postulates (assumptions) ; clearly confirm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qualitative requiremen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基本準則暗含着若幹會計基本假設,明确了財務報告的目标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 同義詞

  • |accounting standards;會計準則;會計假設

  • 專業解析

    會計假設(Accounting Postulates)是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礎性原則,用于界定會計活動的邊界和前提條件,确保財務信息的一緻性與可比性。以下是核心會計假設的詳細解釋:

    1. 會計主體假設(Entity Postulate)

      會計主體假設要求将企業視為獨立于所有者和其他經濟實體的核算單位,所有交易需以企業為主體記錄。這一假設明确了財務報告的範圍,例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在《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強調“主體邊界”的劃分(來源:IFRS官網)。

    2. 持續經營假設(Going Concern Postulate)

      假設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持續運營,不會面臨破産或清算。這使得資産和負債的計量基于長期價值而非清算價值。美國通用會計準則(US GAAP)要求企業在無相反證據時默認采用該假設(來源:FASB官網)。

    3. 會計分期假設(Periodicity Postulate)

      将企業持續經營的過程劃分為固定期間(如月度、季度、年度),以便定期生成財務報告。國際會計準則(IAS 1)規定企業需按一緻的時間周期披露財務狀況(來源:IAS Plus)。

    4. 貨币計量假設(Monetary Unit Postulate)

      要求所有交易以貨币為計量單位,并假設貨币購買力相對穩定。例如,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指出,通貨膨脹嚴重時需補充調整信息(來源:IASB政策摘要)。

    這些假設構成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石,被全球主流會計準則共同采納,确保財務數據能夠客觀反映企業經營狀況。

    網絡擴展資料

    “accounting postulates”(會計假設/會計先決條件)是會計學中用于構建理論體系和實踐規則的基礎性前提。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會計假設指在特定經濟環境下,對會計領域中尚未完全明确的事項所做的合理推論,為會計工作提供邏輯起點和約束條件。例如,企業需要假設自身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會計主體假設),才能進行清晰的財務記錄和報告。

    二、核心假設類型(基于搜索結果)

    1. 會計主體假設
      假設企業是獨立于所有者和其他經濟實體的核算單位,所有經濟活動均以企業為主體進行記錄。
    2. 持續經營假設
      默認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持續運營,不會破産清算,從而支持資産按曆史成本計價等原則。
    3. 會計分期假設
      将企業連續經營活動劃分為固定期間(如月度、年度),便于定期編制財務報表。
    4. 貨币計量假設
      以貨币為主要計量單位,并假設币值穩定,使財務數據具有統一性和可比性。

    三、作用與意義

    會計假設為會計準則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邏輯基礎。例如,若企業不符合持續經營假設(如面臨破産),則需采用清算會計而非常規的核算方法。此外,這些假設也解釋了會計信息系統的邊界和局限性,例如無法量化非貨币性因素(如品牌價值)。

    四、應用場景

    若需更完整的假設分類或案例分析,可參考會計學教材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