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诡的意思、浮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诡的解释

(1).浮华怪异。《宋书·律历志下》:“曲辩碎説,类多浮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辞人爱奇,言贵浮诡。”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一》:“从俗儒、俗吏风尚浮诡之餘,而悠悠于千载之上。”

(2).虚伪诡诈。《周书·卫剌王直传》:“ 直 、 高祖 母弟,性浮诡,贪狠无赖。”《旧唐书·李密传》:“而志怀翻覆,言行浮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诡”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与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从构词法分析,“浮”本义指物体漂于水面,引申为虚浮、不切实,《说文解字》释“浮”为“泛也”;“诡”原指责求,后衍生出欺诈、奇异之义,《玉篇》注“诡”为“欺也,谩也”。二字组合后,整体词义呈现双重特质:既强调表象的虚妄不实,又暗含内在的怪异反常。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批评虚妄诡诈之风。如《汉书·艺文志》评诸子学说时称“浮诡者众”,特指战国时期部分学说脱离实际、故弄玄虚的特点。唐代刘知几《史通·叙事》篇论史书编纂原则时,亦以“浮诡”批判行文虚夸失实之弊,强调“祛浮诡而存实录”的写作准则。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浮诡”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展,既可形容文学作品中奇幻荒诞的叙事手法,如莫言小说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常被称作“浮诡叙事”;也用于批评某些社会现象中虚夸诡辩的言行,如学术领域故弄玄虚的理论建构。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标注为书面语,释义为“虚浮诡异”,与《汉语大词典》的“虚妄诡诈”释义形成古今语义呼应。

主要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对单字的训诂
  2. 班固《汉书·艺文志》历史评述
  3. 刘知几《史通》史学理论著作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
  5.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词条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浮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差异,主要分为古代文献中的传统释义和现代引申用法:

一、传统释义(古代文献)

  1. 浮华怪异
    指文风或事物表象的夸张、不切实际。例如:

    • 《宋书·律历志下》提到“曲辩碎説,类多浮诡”,批评琐碎论述的浮夸怪异。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称“辞人爱奇,言贵浮诡”,形容文人追求新奇导致言辞虚浮。
  2. 虚伪诡诈
    用于描述人的品性或行为表里不一。如:

    • 《周书·卫剌王直传》记载“性浮诡,贪狠无赖”,指人性情虚伪狡诈。
    • 《旧唐书·李密传》批评其“言行浮诡”,强调心口不一的特质。

二、现代引申义

现代语境中,“浮诡”常被解释为“变化莫测,难以捉摸”,多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行为反常、难以理解。例如:


三、使用场景

注:不同权威来源对词义侧重不同,古籍引用多指向传统释义,而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更倾向引申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绣衣半影豹关鞴扞畚臿边涯不爽利长短歌长翟琛丽愁悒丛怨第二性征发横弓藏贯通归敬孤诣孩弄恢谐掝掝旌竿渴待睽变冷句丽偶留计六榷务龙舸龙亨陆王美恶勉慰蓦地里磨兜鞬奶媪霓纠泥色仆遬乾风青山翠竹热力学第二定律声控深揖释奠书卷属禽树梢四壁厢斯琴高娃死水微澜逃限头舱晚世无吊闲迭仙格小便池小惠溪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