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丢盔弃甲的意思、丢盔弃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丢盔弃甲的解释

见“ 丢盔卸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丢盔弃甲"是汉语中描述战败溃逃的典型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该成语指战斗中丢弃头盔和铠甲仓皇逃跑,比喻惨败后的狼狈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将其定义为"形容作战失败后逃跑的狼狈相",常引申为各类竞争中的彻底失败。

二、结构解析 该成语由两组动宾结构构成:

  1. "丢盔":丢弃保护头部的金属战盔
  2. "弃甲":抛弃防护躯干的皮革铠甲 两组动作的叠加强化了仓皇逃命的意象,符合古代战争防护装备的实际情况(《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18)。

三、历史溯源 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战术记录,《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弃甲曳兵而走"的原始表述。元代杂剧《小尉迟》首次出现"丢盔卸甲"的近似结构,明代《三国演义》第31回使用"弃甲抛戈"的变体,最终定型于清代白话小说(《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崇文书局,2019)。

四、现代应用

  1. 军事领域:形容部队丧失战斗意志的溃败,如"敌军在炮火下丢盔弃甲"
  2. 竞技比赛:指选手完全丧失竞争能力,如"客队在下半场丢盔弃甲连失五球"
  3. 商业竞争:比喻企业全面溃退,如"该品牌在价格战中丢盔弃甲退出市场"
  4. 日常语境:夸张描述个人失利的窘态,如"面试时紧张得丢盔弃甲"(《当代汉语成语应用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

网络扩展解释

“丢盔弃甲”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拼音与字义
拼音:diū kuī qì jiǎ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原文描绘士兵战败后拖着兵器、丢弃护甲逃跑的场景,后演变为成语“丢盔弃甲”。


三、用法与示例

  1. 词性:贬义词,形容失败者的狼狈相。
  2. 例句:
    • 古代战争:“敌军被伏击后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 现代引申:“他在辩论中被对手驳得丢盔弃甲,无言以对。”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延伸与文化内涵
成语不仅用于真实战场,也用于比喻竞争、辩论等场景中的惨败,强调失败者的仓皇与失态。例如文学作品《在和平的日子里》用它形容角色应对突发状况的窘迫。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奥处百娇稗人抱木剥运本家别家踣鹿查字法称颂船步传家刀把点水砥矢抵债遁叛二凤尔汝之交而上芬芳封靡共偫汩淈龢利魂府夥友佳木轿车寄调借口脊脊涓波克治兰质蕙心良鱼林荫路留子龙羹蛮樯貌像免黜面红耳赤某舍鸟道羊肠僻近气懑情憀清烈擅师设念石燕谈舌通烈退伙屯亶丸粒瓦注纤论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