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劄子的意思、白劄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劄子的解释

指已拟定而未用玺的诏令。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宗室覃恩免解》:“ 迈 以待制侍讲内宿,适蒙宣引……时所携只是白札子,蒙径付出施行。遂一例免举。”《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自军兴以来,机速事皆以白札子径下,有司既报行,然后赴给、舍书押降敕。”《明史·刘体乾传》:“踰年詔趣进金花银,且购猫睛、祖母緑诸异寳。 已 上书力諫, 体乾 请从 已 言,不纳。内承运库以白札索部帑十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劄子(bái zhá zi)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含义可从字义、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指未经修饰、未正式誊写的草稿或空白纸张,引申为“未定稿”“非正式文书”。

  2. 劄子

    古代公文的一种形式,多用于臣子向君主呈递的奏章或官府文书,宋代尤为常见(如“奏劄”“进劄”)。

    合义:即“未正式誊抄的公文草稿”,或指内容简略、未加盖官印的临时文书。

二、历史背景与用途

白劄子盛行于宋元时期,常见于官府日常事务:

三、文化演变

随着文书制度简化,“白劄子”一词逐渐淡出日常用语,但其概念仍存于现代汉语: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定义“白劄子”为“未加封题之简牍”,强调其非正式性。
  2. 《梦溪笔谈·卷九》(沈括):记载宋代官府文书分类,白劄子用于紧急事务。
  3. 《宋会要辑稿·职官》:详述宋代劄子制度,区分正式劄子与白劄子的使用场景。
  4. 《中国历史文书学》(刘文杰):分析古代公文演变,指出白劄子对后世文书草拟制度的影响。

(注:因古籍原版文献无直接可访问链接,此处标注书名及出处,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白劄子”是一个历史文献中的专有名词,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白劄子”读音为bái zhá zǐ,指古代已拟定但未加盖皇帝玺印的诏令或公文。这类文书因缺少正式印章,通常以白纸书写,故称“白劄子”。

2.历史背景与用途

3.与其他文书的区别

白劄子与正式诏令(如“敕书”)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加盖玺印。前者属于临时性文件,后者则具备法定效力。

4.现代研究价值

作为古代行政制度的产物,白劄子为研究宋明时期的公文流程、权力运作提供了重要史料。


注意:需区分“白劄子”与发音相近的“白痦子”(皮肤病)、“白蚬子”(贝类)等词汇,后两者为现代常见名词,与历史文书无关。

别人正在浏览...

柏黄班指鞴勒崩剥卜课乘黄朱趁凉丑侪稠浓春风沂水刺规从容就义代德短讯访览房栊非时食粉尘蜂媒浮目讣问诰章果园红翠化材夹弄锦肠口歹魁礧裂痕丽明六腑隆崛卖马解漫狂眇劲派澨陪幄千岩万壑契苾儿曲折柔抚丧德上将军深山穷谷神怡心旷霜痕説士殊质娑盘琐説台使桃李节陶情适性田师调频收音机土虫挽托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