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劄子的意思、白劄子的详细解释
白劄子的解释
指已拟定而未用玺的诏令。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宗室覃恩免解》:“ 迈 以待制侍讲内宿,适蒙宣引……时所携只是白札子,蒙径付出施行。遂一例免举。”《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自军兴以来,机速事皆以白札子径下,有司既报行,然后赴给、舍书押降敕。”《明史·刘体乾传》:“踰年詔趣进金花银,且购猫睛、祖母緑诸异寳。 已 上书力諫, 体乾 请从 已 言,不纳。内承运库以白札索部帑十万。”
词语分解
- 白的解释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没
- 劄子的解释 官府中用来上奏或启事的一种文书详细解释官府中用来上奏或启事的一种文书。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人奏事,非表非状者为之牓子,亦谓之録子。今谓之札子。凡羣臣百司上殿奏事,两制以上,非时有
网络扩展解释
“白劄子”是一个历史文献中的专有名词,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白劄子”读音为bái zhá zǐ,指古代已拟定但未加盖皇帝玺印的诏令或公文。这类文书因缺少正式印章,通常以白纸书写,故称“白劄子”。
2.历史背景与用途
- 宋代应用:宋代文献如《容斋五笔》记载,白劄子常用于临时性、紧急的政令传达。例如,官员在未完成正式审批流程时,可通过白劄子直接下发指令,事后再补办手续。
- 明代记载:《明史·刘体乾传》提到白劄子与财政事务相关,反映其在国家行政中的灵活性和非正式性。
3.与其他文书的区别
白劄子与正式诏令(如“敕书”)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加盖玺印。前者属于临时性文件,后者则具备法定效力。
4.现代研究价值
作为古代行政制度的产物,白劄子为研究宋明时期的公文流程、权力运作提供了重要史料。
注意:需区分“白劄子”与发音相近的“白痦子”(皮肤病)、“白蚬子”(贝类)等词汇,后两者为现代常见名词,与历史文书无关。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匣子(bái zhá zǐ)是一个汉字词汇,拆分成三个部首,分别是白(bái),匚(fāng),刂(dāo),它的总笔画数是8画。白匣子一词的来源比较模糊,也没有确切的官方解释。作为一个词语,它不是繁体字,而是现代汉字的常用形式。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具体的古代写法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可供参考。这个词一般的含义是指白色的、盒状的物品,但在特定语境中也可有其他含义。下面是一个关于白匣子的例句:在生日派对上,我收到了一个精美的白匣子,里面装满了惊喜。除了白匣子外,还可以组词,例如白纸匣子、白色的小匣子等。与白匣子相关的近义词有白盒子、白箱子,反义词可以是黑匣子、黑盒子。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