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谋臣武将的意思、谋臣武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谋臣武将的解释

犹言谋臣猛将。 汉 张衡 《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谋臣武将是汉语中形容国家栋梁的经典复合词,由“谋臣”与“武将”两个名词并列构成,泛指辅佐君主成就大业的文韬武略人才。以下从权威词典释义、构词解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解: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谋臣:指为君主出谋划策的臣子,侧重智慧与战略谋划能力。

    武将:指统领军队、擅长作战的军事将领,强调武勇与实战统率力。

    二者合用喻指“治国安邦的核心人才集团”,常见于描述开国君主或盛世王朝的统治班底。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第10卷,页7823;第7卷,页5128。

    参考链接: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介绍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将“谋臣武将”作为固定搭配收录,释义为:“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帅,泛指重要的文武官员。”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页927。

    参考链接: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品页


二、构词解析与文化内涵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孙权克仗先烈,雄踞江东,举贤任能,谋臣武将尽其器能。”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2011年,页1347。

    参考链接:中华书局《三国志》简介

  2. 唐代杜牧《题商山四皓庙》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注:诗中“四老”(商山四皓)即汉初著名谋臣群体。

    来源:《全唐诗》卷523,中华书局,1999年。


结语

“谋臣武将”作为高度凝练的历史文化符号,既体现汉语并列复合词的构词智慧,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武兼备,国乃大治”政治哲学的深刻认同。其权威释义可溯至《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经典辞书,历史用例则贯穿《史记》《三国志》等正史文献,具有坚实的学术依据。

(注:本文释义及文献来源均依据权威出版物,网络参考资料仅提供出版社官方书籍介绍页链接以供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成语“谋臣武将”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兼具智谋与勇武才能的人才,特指古代善于出谋划策的文臣和骁勇善战的将领,强调两者相辅相成的能力。


二、出处溯源

最早见于东汉张衡的《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后常被用于《三国演义》等历史文学作品,形容乱世中辅佐君主的精英人才。


三、用法特点

  1. 语法功能:多作主语或宾语,如“聚集谋臣武将”;
  2. 语境场景:多用于历史评述、战争题材,现代也可引申指企业中的战略策划与执行人才;
  3. 感情色彩:含褒义,强调人才的全面性。

四、近义词对比

「谋臣猛将」为同义替换词(见),两者均突出智勇双全的特质,但“谋臣武将”更侧重文臣武将的协作关系。


五、例句参考

  1. 三国时期,刘备凭借诸葛亮等谋臣武将建立蜀汉政权;
  2. 现代企业竞争中,既需要市场谋臣,也需要销售武将。

如需更多典故案例,可参考《南都赋》原文或《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暗冥暗箱操作白鹤子百足之虫,断而不蹶爆杖贝宫别宇逼暮布袋里老鸦陈旧瓷窑打狠儿丹轮叨忝大校发棵繁旉芳节纺纑风欠偾国伏火腐儒工联主义贵纸害义荟萃一堂毁裂假子近卫军就馆眷者骏稳客冬离数六籍奴婢龙凤梦奠闷闷不乐靡蓱目动言肆暖屋皮赖犬牙相错麴豉鹊灵沙月鲐黄探元涛波套色贴库丸剑婉冶娃娃生想像仙人柱闲玩小业魔躧高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