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饬过的意思、饬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饬过的解释

整饬过失。《公羊传·僖公三年》“夏四月不雨” 汉 何休 注:“时 僖公 得立,欣喜不恤庶众,比致三年,即能退辟正殿,飭过求己。循省百官,放佞臣 郭都 等,理寃狱四百餘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饬过”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饬”通“敕”,意为整顿、告诫,如《说文解字》释“饬,致坚也”,引申为修正行为;

“过”指过失、过错。二字组合后,“饬过”指通过自我或他者的规劝修正错误,属书面化表达。例如《清史稿》载官员“饬过自新,以肃纲纪”。

二、词义构成特征

  1. 行为指向性:强调主动纠错的动态过程,如《汉书·王莽传》中“饬过不怠”体现持续修正的态度;
  2. 道德规训色彩:多用于典章制度语境,如《礼记注疏》释为“以礼饬过,防微杜渐”。

三、现代应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虽罕用,但可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风文学创作,例如中华书局版《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官员自省类”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饬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释义
    “饬过”意为整饬过失,指通过自我反省或调整来纠正错误。该词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年》的汉代何休注解,描述鲁僖公即位后通过整顿自身和官员行为来治理国家。

  2. 语境与例句
    在《公羊传》的注解中,何休提到僖公“退辟正殿,飭过求己”,即通过自我检讨、罢免佞臣(如郭都)、清理冤狱等方式修正过失。

  3. 词义解析

    • 饬(chì):本义为整顿、规范,如“整饬纪律”,引申为谨慎、修正(《说文解字》中与“敕”相通)。
    • 过(guò):指过失、错误。
      组合后,“饬过”强调通过主动行为纠正偏差,常见于古文中的政治或道德语境。
  4.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学术或历史文献分析,属于文言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词源,可参考《公羊传》及汉代注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蹦达别馆勃澥不当道不恭不趋成式传通楮火棰策璀玮大平大运电压计帝统泛蚁丰辩分异玍古躬览钩摄国务卿古鉩合煞惶怛还将有家耗饯尸警觉九环带救火扬沸涓子蹶趋决拾酪酒临川羡鱼露醑马趴默默无言切磋且莫情不自已骑省圈闭软瘫架扫穴犁庭上丹田少说烧葬射决生聚教训身云失声斯养缩微素纨托好吐泻顽徒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