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遮西掩的意思、东遮西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遮西掩的解释

指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遮西掩”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为了掩盖真相、错误或缺点而四处找借口、百般掩饰,行为仓促慌乱,无法周全。其核心在于强调“刻意隐瞒”和“手段拙劣”。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遮”“掩”均指遮盖、隐藏,“东”“西”泛指各处。字面指“东边遮盖,西边掩盖”,引申为慌乱地四处遮掩,暴露出行为的不从容和破绽。

  2. 引申义与用法

    • 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逃避责任、文过饰非的行为。

      例:他犯错后东遮西掩,反而让问题更严重。

    • 强调无效性:暗示掩饰手段低劣,终将暴露真相。

      例:证据确凿,东遮西掩只是徒劳。


二、结构与语法特征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东遮西掩:形容为了掩盖真相而手忙脚乱地遮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成语大词典》

    指用笨拙的方式多方掩饰,反而暴露更多破绽。

    来源:中华书局辞书编辑部. 汉语成语大词典[Z]. 北京:中华书局, 2002.


四、应用场景

  1. 日常批评:指责他人推诿责任。

    例:工作报告漏洞百出,他却东遮西掩,拒不认错。

  2. 文学描写:刻画人物心虚状态。

    例:《红楼梦》中贾环偷窃后的东遮西掩,凸显其性格缺陷。


五、近义与反义词


六、文化内涵

该成语折射中国传统观念中对“诚信”的重视。《论语·为政》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东遮西掩的行为恰与儒家提倡的“君子坦荡荡”相悖,故含强烈贬斥意味。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中华书局辞书编辑部. 汉语成语大词典[Z]. 北京:中华书局, 2002.
  3. 刘洁修.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网络扩展解释

“东遮西掩”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左右遮掩、隐瞒真相,通常用于形容刻意掩盖事实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解释

出处与用法

  1.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原文为:“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遮西掩,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
    另一出处为明代高濂《玉簪记》,描述两人“事事东遮西掩”以隐藏情感。

  2. 语法功能:
    通常作谓语、状语,例如:“他试图东遮西掩,却漏洞百出。”

延伸信息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刻意隐瞒真相或逃避责任的行为,例如:

该成语通过“东”“西”的方位词叠加,强调多方掩盖、手段繁复,生动刻画了隐瞒行为的刻意性与不彻底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于中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澳甲敖嬉半截入土包弹迸砌擦亮惨结橙黄刺灸摧心呆脑呆头道师颠扑不磨雕励笃笃喃喃顿觉反讽封租扶戴浮麋筻口歌哭诡貌环幅洄湍简捷了当矫腾腾辑褫开袪慷惋款门犪牛狼师粮饩脸上脸下丽华龙笛龙虵镂印漏月眉睫之祸末那楼脑门子泥掌罴虎荃宰三远撒嬴商钓事物狮子莎草堂前陶罐天河偷青纨袴膏粱无愧辞闲捷痚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