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飞貌。 唐 李贺 《李夫人歌》:“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鸞惊啼商丝发。” 唐 李咸用 《昇天行》:“空中龙驾时迴旋,左云右鹤翔翩联。”
“翩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多个文献中均有记载,以下为综合解释:
“翩联”意为“共飞貌”,形容事物共同飞翔或轻盈联动的姿态。部分现代解释延伸为“迅速连续出现或行动”,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明确体现。
词源与出处
该词多见于唐代诗文,如李贺《李夫人歌》中“翩联桂花坠秋月”,以及李咸用《昇天行》“左云右鹤翔翩联”,均描绘了轻盈联动的飞翔场景。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描述自然景象(如飞鸟、云鹤)或神话意象(如龙驾、鸾鸟)的和谐联动,带有诗意美感。
近义词与关联词
可与“翩跹”“联翩”等词类比,均含轻盈、连贯之意,但“翩联”更强调共同动作的协调性。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李贺诗集》或《汉典》等权威文献。
《翩联》是指优美地舞动,形容轻盈飘逸的动作或姿态,通常用于描述舞蹈、鸟类飞舞等场景。
《翩联》由部首“羽”和“联”组成。
部首“羽”表示和羽毛有关的意思;“联”表示合并、连接的意思。
《翩联》共有13画。
《翩联》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诗经·小雅·节南山》,其中有“翩翩风起,翩翩已来”,用来形容风起雁飞的景象,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舞动时的轻盈飘逸。
《翩联》的繁体字为「翩聯」。
在古代,《翩联》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写法为「飄聯」。
他的舞姿翩联,宛若仙子在天空翩翩起舞。
花瓣在轻风中翩联飘舞,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翩翩、飘翩、翩然、翩翻、翩飞。
翩翩飞舞、起舞、翩翩起舞。
沉重、笨拙、迟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