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诐贼的意思、诐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诐贼的解释

邪僻不正。《吕氏春秋·审分》:“諂諛詖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姦矣。坚穷廉直忠敦之士毕竞劝骋騖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诐贼”为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单字考据与文献用例综合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诐”字本义为辩论,引申为偏颇、邪僻,《孟子·公孙丑上》有“诐辞知其所蔽”用例,指偏颇不公的言辞;“贼”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败也”,指破坏、伤害,后衍生为奸邪、危害社会之人。二字合用时,“诐贼”特指以偏邪言论蛊惑人心、危害社会的行为或人物,如宋代《册府元龟》载有“禁诐贼之说”的政令,强调对惑众邪说的管制。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研究需依托《古代汉语辞典》等专业辞书进行语义还原。

网络扩展解释

“诐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拼音为bì zéi,其核心含义指邪僻不正的行为或人,常用于贬义语境。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根据《吕氏春秋·审分》记载,“诐贼”形容人的言行偏离正道,具有狡诈、奸邪的特性。例如:“諂諛詖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姦矣”,指这类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私利。

  2. 构成与扩展

    • 诐(bì):本义为偏颇、不公正,引申为言辞或行为上的歪曲。
    • 贼(zéi):原指破坏、伤害,后衍生为指代奸邪之徒。
      组合后强调“以邪僻手段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贬义色彩。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奸邪、狡诈、谄佞(均含不正直之意)。
    • 反义词:正直、廉直、忠厚(强调品格端正)。

使用语境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批判性语境中,例如:


与“祅贼”的区分

需注意另一发音相近的“祅贼”(yāo zéi),后者指以妖言惑众、煽动叛乱的人(如《南史》中提到的孙恩之乱)。两者虽均为贬义,但“诐贼”侧重邪僻不正,“祅贼”侧重妖言作乱,需根据上下文辨别。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吕氏春秋》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拈贼不转睛诚惶诚恐冲鬯充吏慈悲打住颠头播脑讹言惑众燔破笵铜风木之悲風檐風雨晦冥分阴革政耗涸坏颓华精滉瀁蝴蝶厅恢缵坚诚僵燥急不暇择忌愤晶琅琅净院稽山大王绝望客旅宽延宽饮劣角猎围疠气乱族庐居碌碌剌剌轮派毛盘名籍鸣桐男生内法酒嘁测清蟾岐岐曲高和寡山霭设纚神飈神禹碑瘦括括属从通肠米颓萎伟观武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