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諸侯按照等級各守其封土。《周禮·夏官·大司馬》:“均守平則,以安邦國;比小事大,以和邦國。” 鄭玄 注:“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孫诒讓 正義:“《書·舜典》僞 孔 傳雲:‘諸侯為天子守土,故稱守。’‘均之’者,謂若大司徒建五等爵土之差,爵尊則地大,爵小則地小;均平之,使各守其境土也。”
“均守”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周代禮制文獻中,其含義與諸侯分封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均守(拼音:jūn shǒu)指諸侯根據自身爵位等級,各自守護對應的封地疆域。這一概念強調“均平”原則,即爵位尊貴的諸侯擁有更大的封地,爵位較低的則封地較小,以此實現等級分明、疆界清晰的治理模式。
該詞源自《周禮·夏官·大司馬》:“均守平則,以安邦國;比小事大,以和邦國。” 鄭玄注:“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進一步解釋,這是周代分封制的核心規則,通過明确諸侯的領土範圍與責任,維系中央與地方的平衡關系。
“均守”不僅涉及領土劃分,還隱含諸侯需遵循禮制、服從天子權威的政治要求,體現了古代“以和為貴”的邦交理念(如“比小事大,以和邦國”)。
現代語境中,“均守”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獻解讀,描述周代分封制度的特點。例如:“周王通過均守之制,确保諸侯各安其位。”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相關制度,可參考《周禮》及漢代鄭玄的注釋。
《均守》的意思
《均守》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平均守護、平衡守護、公平守護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均守》由兩個部首組成,它們分别是「土」和「宀」。其中,「土」是土字底,表示與土地有關,而「宀」是宀字頭,表示與屋檐有關。
《均守》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均守》一詞的來源比較蒼古,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和文化中。它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的,代表平衡守護的意義,并被廣泛應用于現代漢字和語言中。
繁體
《均守》的繁體字為「均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均守》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均守」,并且筆畫的順序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均守》這個詞語的例句:
1. 為了維護公正,我們必須均守法律。
2. 在家庭中,夫妻兩人要互相均守家務。
3. 團隊合作的關鍵是均守責任、互相支持。
組詞
與《均守》相關的組詞有:均勻、守衛、平衡、公平、守護。
近義詞
與《均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平衡守護、公平守護、平均保護。
反義詞
與《均守》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不均守、不平衡守護、不公平守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