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均守的意思、均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均守的解釋

謂諸侯按照等級各守其封土。《周禮·夏官·大司馬》:“均守平則,以安邦國;比小事大,以和邦國。” 鄭玄 注:“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孫诒讓 正義:“《書·舜典》僞 孔 傳雲:‘諸侯為天子守土,故稱守。’‘均之’者,謂若大司徒建五等爵土之差,爵尊則地大,爵小則地小;均平之,使各守其境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均守”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釋:

  1. 本義:公平持守,均衡守護

    • 這是“均守”最基礎的含義。“均”指平均、公平、均衡;“守”指持守、守護、遵守。合起來意指公平地守護、均衡地持守。這體現了對事物或規則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的維護态度。例如在描述對土地、職責或道義的持守時,強調公正無私。《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38頁對此義項有明确收錄。
  2. 特指:諸侯守其分地

    • 在古代政治語境,尤其是周代分封制背景下,“均守”特指諸侯各自守護、治理天子所分封的領地。這裡的“均”有“分劃、分配”之意,“守”即“鎮守、治理”。它強調的是諸侯在其封地内行使統治權,同時對天子負有守土之責。這是分封制度下權力分配與義務承擔的具體體現。此義項在《辭源》(修訂本)中有詳細說明,并引用了《左傳》的典故作為例證來源:《辭源》。
  3. 引申:遵循共同的準則或規範

    • 由“公平持守”的本義引申,“均守”也可表示共同遵守某種規則、法度或道德标準。它強調群體成員對同一規範的一緻認同和踐行,以達到秩序與和諧。例如,在讨論治國理念或社會規範時,會強調上下“均守”法度。古代典籍注疏中常在此意義上使用該詞,如杜預對《左傳》的注解。

核心文獻依據與用例: “均守”一詞的經典出處和權威釋義主要來源于古代典籍及其注疏:

“均守”一詞,源自古代政治實踐與典籍,其核心内涵是公平持守、均衡守護。在特定曆史語境下,它特指周代分封制中諸侯各自守護和治理天子所賜封地的制度性職責(《左傳》定公四年所載分封史實為其制度背景)。由此本義,又可引申指共同遵循某種準則或規範(杜預注《左傳》僖公五年“均服”可資參考其“同”義)。該詞體現了古人對秩序、責任和公平的重視。其權威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辭源》 等大型語文辭書,以及《左傳》 原文及杜預 等古代學者的經典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

“均守”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周代禮制文獻中,其含義與諸侯分封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均守(拼音:jūn shǒu)指諸侯根據自身爵位等級,各自守護對應的封地疆域。這一概念強調“均平”原則,即爵位尊貴的諸侯擁有更大的封地,爵位較低的則封地較小,以此實現等級分明、疆界清晰的治理模式。

曆史背景

該詞源自《周禮·夏官·大司馬》:“均守平則,以安邦國;比小事大,以和邦國。” 鄭玄注:“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 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進一步解釋,這是周代分封制的核心規則,通過明确諸侯的領土範圍與責任,維系中央與地方的平衡關系。

延伸意義

“均守”不僅涉及領土劃分,還隱含諸侯需遵循禮制、服從天子權威的政治要求,體現了古代“以和為貴”的邦交理念(如“比小事大,以和邦國”)。

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均守”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獻解讀,描述周代分封制度的特點。例如:“周王通過均守之制,确保諸侯各安其位。”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或相關制度,可參考《周禮》及漢代鄭玄的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按部就班背花盋盂長條子車襜初妻叢物焠輪厝生搭漿典子頓河反顔肥土撫掌格塞溝槽寒雁呵罵揮金渾不是禍羅急暴積衆鶌鸠軍檄靠邊寬條枯禅累盛良因兩政咧扯;咧嘴流虬旒扆蠻蟲猛怒門橹木簡内除譜叙青采染采賽寳三教圖沙鏡攝領笙箫石砌霜鬓曙光睡王梳洗牀素霰體循環偷懶為淵敺魚,為叢敺爵誤差先導校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