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 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典。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悵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离黍秋风,休思故苑。”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 殷 墟歌《离黍》,鉴之者 有周 。” 黄墨谷 《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
“离黍”是一个具有文学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历史兴亡的感慨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来源
“离黍”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序》,记载周朝大夫行役至宗周故都(今西安附近),发现昔日宗庙宫室已荒废为黍田,触景生情而作《黍离》一诗,哀叹周室衰亡。
字面含义
“离”指繁盛状(一说为“离离”,形容黍稷排列整齐),“黍”即黄米,代指农作物。合称“离黍”本义为黍稷茂盛之景,后因《黍离》一诗被赋予特殊情感色彩。
核心引申义
作为典故,“离黍”多用于表达对国家覆灭、盛世不再的哀痛,成为亡国之悲的象征。
扩展含义
部分文献(如查字典)提到“离黍”可引申为“离开故土、漂泊他乡”,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历代文人常借“离黍”抒发家国情怀:
“离黍”一词源于《诗经》,核心含义是通过黍稷繁茂与宫室废墟的对比,寄托对朝代更迭、国家衰亡的沉痛感慨,是古典文学中重要的文化意象。如需进一步了解《黍离》原诗背景,可参考《诗经》相关注解或高权威历史文献。
意思:《离黍》是汉字词语,指离开黍米地。可用来表示远离家园、离别或移居他处等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离黍》的拆分部首为禾和离,部首为禾,总笔画为11画。
来源:《离黍》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论语·荀子》中提到孔子曾经有过“惟庚子之观于禾于雪焉”的言论,意思是在庚子年间孔子曾去看康子的禾苗。后来演变为用来表示离乡别井的意思。
繁体:《离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離黍」。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中的《离黍》写法多种多样,有的官方文献记载为「離母」、「离母」,也有一些其他的异体字。
例句:1. 离黍再三思念家乡。2. 他因家庭困难,不得不离黍他乡谋生。
组词:离愁、离去、离散、离别等。
近义词:离乡离土、远离故乡。
反义词:归黍、归巢、归家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