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离黍的意思、离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离黍的解释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 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典。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悵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离黍秋风,休思故苑。”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 殷 墟歌《离黍》,鉴之者 有周 。” 黄墨谷 《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离黍”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诗经·王风·黍离》。该词最初指代周朝大夫目睹故都宫室尽为禾黍而引发的亡国哀思,《毛诗正义》记载:“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

在语义演变中,“离黍”逐渐形成三层内涵:

  1. 本义特指:专指《诗经》所载的黍稷茂盛景象,清代朱彝尊《曝书亭集》称其为“周大夫行役过宗周感怀之辞”
  2. 引申象征:成为朝代更迭、家国沦亡的文学意象,如元好问《太原》诗云:“南渡衣冠几人在,西山薇蕨此生休。十年弄笔文昌府,争信中朝有楚囚。”
  3. 情感载体:承载着文人墨客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慨叹,宋代张炎《词源》将此类意象归为“黍离之悲”的创作母题

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古典文学赏析领域。《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册第321页明确标注其典源及演变轨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亦保留该词条作为历史语汇。

网络扩展解释

“离黍”是一个具有文学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历史兴亡的感慨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本义与出处

  1. 来源
    “离黍”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序》,记载周朝大夫行役至宗周故都(今西安附近),发现昔日宗庙宫室已荒废为黍田,触景生情而作《黍离》一诗,哀叹周室衰亡。

    • 原文节录:“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稷茂盛,故国却成废墟)
  2. 字面含义
    “离”指繁盛状(一说为“离离”,形容黍稷排列整齐),“黍”即黄米,代指农作物。合称“离黍”本义为黍稷茂盛之景,后因《黍离》一诗被赋予特殊情感色彩。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核心引申义
    作为典故,“离黍”多用于表达对国家覆灭、盛世不再的哀痛,成为亡国之悲的象征。

    • 例:宋代张元干《贺新郎》中“故宫离黍”,即以黍离之悲暗指北宋灭亡。
  2. 扩展含义
    部分文献(如查字典)提到“离黍”可引申为“离开故土、漂泊他乡”,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文学应用

历代文人常借“离黍”抒发家国情怀:


“离黍”一词源于《诗经》,核心含义是通过黍稷繁茂与宫室废墟的对比,寄托对朝代更迭、国家衰亡的沉痛感慨,是古典文学中重要的文化意象。如需进一步了解《黍离》原诗背景,可参考《诗经》相关注解或高权威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谐白意邦彝碧壶趁工赪素愁胡带着铃铛去做贼等加速运动定货顶颈段修方以类聚番伪烽墩凤衾丰肉敷说高秋圭角不露含金量酣纵诲让镬铎护腰佳谶骄兵界壤纠聚旧族浚齐科集刻苦恪顺酷炎龙牀隆污鸣谦藕荷偏露蜣螂转丸七宝鞭切务欺蒙青牓球刀全校缺位石桂十字镐说导素叶桃雀铁甲同品逶迤狎爱相挺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