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麯部”。指号称曲部尚书的 李琎 。 清 钱谦益 《王二溟布政谢事家居八十如少壮听歌度曲累夕不倦奉赠》诗之一:“小建纛旗临麴部,平分旌节领骚坛。” 清 陈维崧 《无闷·益都冯相国夫子饮我以太和春赋此奉谢》词:“麯部休嘲户小也,浮白卷波如渴驥。”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二:“麯部譸张乱典型,拟教 甘 石 换茶星。”参见“麴部尚书”。
“麴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古代官署名
指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这一用法在唐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例如《甘泽谣·许云封》提到韦公将云封“礼于曲部”,这里的“曲部”即指音乐管理机构。
与酿酒相关的引申义
因“麴”本义为酿酒用的发酵剂(酒曲),故“麴部”也被用来代指与酿酒相关的官职。例如“麴部尚书”是古代负责管理酒曲酿造的官员,后引申为行业主管。
对历史人物的别称
清代文献中,“麴部”常指唐代宗室李琎,因其曾任“曲部尚书”,后人以官职代称其人。例如清人钱谦益的诗中“小建纛旗临麴部”,即借李琎之典故表达雅趣。
代指歌馆或风月场所
在部分明清笔记中,“曲部”被用作歌馆或妓院的婉称。例如《潮嘉风月记》描述潮州、嘉应地区的风月场所时称“潮嘉曲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集韵》等古籍,或清代诗文集的具体用例。
麴部是一个汉字部首,也是一个部首,用于描述字的意义和音韵。
麴部由米字旁组成,共有3个笔画。
麴部的字形原始意义是一种发酵的食物,后来引申为国家祭祀的一种饮食和仪式。麴部也是现代汉字的一个部首。
麴部在繁体字中的字形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麴部的字形略有不同,像是一个右边带有三个点的正方形。
他用麴制作了美味的米酒。
麹豆(指发芽的大豆)、麹盖(饮料加盖)、曲麹(用麦制成的酒曲)。
曲部、米部。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