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鸮音的意思、鸮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鸮音的解释

(1).鸮鸟的恶声。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毛 传:“鴞,恶声之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且夫鴞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后引申为恶人的恶习。 清 魏源 《淮北票盐志叙》:“或又谓湖私改贩,难革鴞音,北盐灌邻,保无藩决。”

(2).《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嘵嘵。”按,此小诗序曰:“《鴟鴞》, 周公 救乱也。”故后用“鴞音”指辛勤谨慎,去巩固政权。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诗之三:“辛苦鴞音还 粤 地,猖狂狼子胁 秦 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鸮音,汉语词汇,读作xiāo yīn,具有以下详细释义与文化内涵:


一、基本释义

  1. 鸮鸟的鸣叫声

    指猫头鹰类鸟禽发出的啼鸣,古文献中常形容其声凄厉。如《诗经·鲁颂·泮水》载:“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此处“鸮音”本指鸮鸟之声,后引申为恶声或不祥之音。

  2. 凶兆或恶讯的代称

    因鸮(猫头鹰)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鸟,其叫声被附会为灾祸的预兆。如《毛诗正义》疏解:“鸮,恶声之鸟。”故“鸮音”可隐喻凶信、噩耗。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三、文化象征与引申义

  1. 恶声与厌恶

    传统文化中,鸮音象征令人憎恶的声音。如《庄子·齐物论》以“鸱鸮嗜鼠”喻指小人喜好奸邪,其声自然被归为“恶音”。

  2. 战乱或衰败之兆

    部分史籍将鸮群鸣叫与兵灾关联。如《汉书·五行志》记“鸮鸣室上,兵起邑中”,反映民间将鸮音与动荡联系的心理。


四、现代用法与例证

现代汉语中,“鸮音”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链接
  2.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链接
  3. 《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4. 《中国鸟类志》(科学出版社)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鸮音”一词的解释可以从字面含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1. 字面含义
    指猫头鹰(鸮)的叫声。猫头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夜间活动的猛禽,其叫声多被描述为凄厉或刺耳。例如《诗经·陈风·墓门》中有“有鴞萃止”的记载,侧面反映了古人对鸮类叫声的观察。

  2. 引申比喻
    根据文献记载,“鸮音”可引申为两种象征意义:

    • 凶暴之人的声音:如《康熙字典》引用《毛传》称鸮为“恶声鸟”,进而将“鸮音”比喻为残暴者的言论或行为。
    • 不祥之兆:因猫头鹰常出没于夜间,古人多视其叫声为灾祸预兆,如《说文解字》提及鸮类属“鸱鴞”,与负面意象关联。

需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鸮音”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日常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探究词源或古籍用例,可参考《尔雅》《诗经》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褊局别风彼弃我取伯道无儿不牢长舌槎栉陈道乘疑可间赤坂饬知畜长盗区打情駡俏地方志东搜短亭干草高人雅士管城君还任浩特横行略厚薄黄雏惶灼回马颊辅结成峻责跼屈涳蒙空室清野矿井拦子军罗胜雒棠卖面光盟津明两谋计批捍戚族热疾日月如梭撒娄散摅社北矢在弦上,不得不发水淋淋黍醅四阿松邱同来育媮馁退食自公妥当无偏无倚显赫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