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肇祸。《国语·周语下》:“基祸十五,其不济乎!”《后汉书·崔寔传》:“及 元帝 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 汉室 基祸之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武定府改流》:“至 瞿氏 亦以土妇基祸,家国兴亡,係一女子,可为永鉴矣。”
基祸是汉语古语词汇,指灾祸的根源或始作俑者,常用于描述引发祸患的根本原因。该词由“基”(基础、根本)与“祸”(灾祸)构成,字面义为“祸患的基础”,引申为导致祸事产生的源头。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基祸之人”即指制造祸端的主体。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基祸指“制造祸根”或“始作祸患”,强调主动引发不良后果的行为或因素。其用法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如《尚书》注疏提及“基祸始于微末”,指祸患常由细微之事积累而成。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学术讨论或古文分析中仍具研究价值。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左传译注》《古代汉语词典》。
“基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 huò,其核心含义为肇祸(即引发祸患)。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单字拆解:
常见误解:
《国语·周语下》:
“基祸十五,其不济乎!”
——指连续十五次肇祸,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后汉书·崔寔传》:
评价汉元帝因宽政失权,成为“汉室基祸之主”,即认为其政策为汉朝埋下祸根。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国语》《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霸陵醉尉便悁偪束草堂体程砚秋嗤摘赐给窜附带罗地狼夺移幡布反青宫襜工夫寡醋桄面汗漫黑咕隆咚禾心红苕娇艾京相金吾不禁金星砚据蒺峻舻卡借空埳夔鼓枯裂廓大蜡凤两梁冠璘玢柳隄柳衢花市蛎鹬鸣钥墨癖脑瓜盘驳匹力扑六企迟轻颦七松家丘嫂曲池屈子融会贯通神策生儒生生世世田结退场微达洿秽鮝鳔销泐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