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joint defence pact
【法】 common defence; mutual defence
convention; joint pledge; pact
【经】 pact
共同防卫公约(Mutual Defense Treaty)指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签订的、承诺在任一缔约国遭受武装攻击时相互提供军事援助的国际条约。该概念的核心是集体自卫权(collective self-defense),即国家在盟友遭受攻击时行使武力反击的权利。以下是具体解析:
汉语释义
“共同”强调缔约国间的协作关系,“防卫”指防御性军事行动,“公约”表明其法律约束力。整体指通过条约建立的军事互助体系,区别于单边防卫政策。
来源:联合国《国际法术语汇编》
英文对应概念
英文术语“Mutual Defense Treaty”中:
来源:康奈尔大学法律信息研究所《条约定义》
触发条件
公约仅在缔约国遭受武装攻击(armed attack)时生效,通常排除经济制裁、网络攻击等非武力冲突。
来源:《联合国宪章》第51条
行动范围
援助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来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集体防卫条款解读》
《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
第5条规定“对任一缔约国的攻击视为对全体攻击”,是共同防卫的标杆案例。
来源:北约官方档案库
《美日安保条约》(1960年)
第5条明确美国对日本防卫义务,体现跨区域共同防卫模式。
来源:美国国务院条约文件库
术语 | 共同防卫公约 | 集体安全协议 |
---|---|---|
法律性质 | 双边/多边条约 | 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如联合国) |
强制力 | 缔约国必须履行 | 依赖成员国自愿合作 |
典型案例 |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 《联合国宪章》第七章 |
来源:海牙国际法学院《集体安全与自卫权研究》
“共同防卫公约”是指多个国家或实体之间签订的、以共同防御和安全保障为核心目标的国际协议。其核心内容通常包括缔约国在面临外部威胁时的互助义务、军事合作机制及责任范围等。以下是详细解释:
法律性质
属于国际条约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需缔约国通过宪法程序批准生效。公约内容需符合《联合国宪章》原则,如和平解决争端、禁止武力威胁等。
核心目标
旨在通过集体防御机制,维护缔约国的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尤其针对外部武力攻击或破坏活动。
互助义务
缔约国承诺在任一成员遭受攻击时采取共同行动,包括军事援助。例如,条约可能规定“对某一缔约方的攻击视为对所有缔约方的攻击”。
适用范围
明确地理范围(如台湾、澎湖及西太平洋岛屿)及适用场景(如防御性军事部署)。
合作机制
包括定期外交协商、联合军事演习、情报共享等,以提升整体防御能力。
公约的效力受国际局势和缔约国政策影响,部分历史公约可能因政治变动失效。如需完整条款,可参考具体条约原文或权威国际法资料。
部分脊柱裂程序语言学储君单形牙电伸缩效应对牛弹琴多语言处理反面证据个人隐私共轭双键亨特氏萎缩己二酸二异癸酯可编微程序的可靠性量度蜡管细胞群泪囊扩张髂骨体冗言输出抽样水力旋风器顺序标识四迭体切面特克斯特氏手术体积指数通用炉黑头孢他啶外翻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