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rone position; ventral decubitus
伏卧位(Prone Position)是医学术语,指人体俯卧于平面、面部朝下的体位,英文对应为"prone position"。该体位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应用:
解剖学定义 人体躯干与支撑面平行,胸部及腹部接触平面,头部通常转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通畅,上肢可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或屈曲于头部下方。该体位与仰卧位(supine position)形成对立关系。
临床适应证 • 脊柱外科手术的标准体位(据《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通气改善措施(参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COVID-19治疗指南) • 烧伤患者背部创面处理 •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辅助体位
禁忌与风险 长时间保持可能引发压力性损伤,特别是胸部及骨盆区域。心功能不全患者需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颅内压增高者禁用此体位(依据《实用重症医学》第5版)。
改良技术 现代医学发展出俯卧位通气(prone ventilation)技术,通过精确的体位翻转装置实现,可将重症患者氧合指数提升30%-50%(数据来源:美国胸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该术语标准化定义可见于《道兰医学词典》第32版,临床应用规范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术室护理操作指南》。
“伏卧位”是一个多领域使用的术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姿势
伏卧位指患者胸腹部大面积接触床面,上肢可置于胸侧或胸下,下肢伸直或弯曲,头部偏向一侧的体位。这种姿势多用于脊柱、腰背、臀部等部位的手术或术后恢复。
注意事项
基本动作
指身体趴卧或俯卧的姿势,如动物(如狗)将头伏于前爪上休息,或人在地面平躺的状态。
引申含义
可象征屈服、无力挣扎的状态,例如“伏卧在地表示投降”。
场景 | 医学用途 | 日常描述 |
---|---|---|
典型姿势 | 手术/术后专用体位,需专业调整 | 自然趴卧、动物休息姿势 |
使用目的 | 便于治疗或恢复 | 休息、屈服或困境中的状态 |
注意事项 | 需垫软垫、控制时长 | 无特殊限制,但久卧可能不适 |
如需更专业的医学操作指南,建议查阅临床文献或权威医疗手册。
氨鲁米特巴克豪生效应苯氧司林不道德财产所有权潮红纯化学大讲堂单侧咀嚼单位记录设备电子耦合器敌草快酚磺酸铜复写操作共生现象毫安的简写护架犄角晶体管电路廿烷醇平衡法上的毁损频率变换热传导性人工后天免疫三位十进制小数石版画实体储存形式斯塔克展宽调谐电压器微程序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