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行为英文解释翻译、报复行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vindictive action
相关词条:
1.retaliatoryact 2.actofreprisals
例句:
- 最可原谅的一类报复是针对那些没有法律惩治的罪行而施行的报复,但此时报复者须当心,得让自己的报复行为也因没法惩治而逍遥法外,不然报复者的仇敌依然占便宜,因为受伤害的比例是二比一。
The most tolerable sort of revenge, is for those wrongs which there is no law to remedy; but then let a man take heed, the revenge be such as there is no law to punish; else a man's enemy is still before hand, and it is two for one.
- 族间血仇,血系间的复仇由杀戳引起的并通过以牙还牙的报复行为而持续不断的两个家族或宗族之间的世仇;血仇
A feud between two families or clans that arises out of a slaying and is perpetuated by retaliatory acts of revenge; a blood feud.
分词翻译:
报复的英语翻译:
retaliate; revenge; get back; make reprisal; pay back; repay; repayment
reprisal; retaliation
【法】 reprisal; requital; restorsion; retaliate; retaliation; revenge; wreak
行为的英语翻译:
act; behavior; deed; conduct; dealing; demeanour; deportment
【计】 behaviour
【化】 behaviour
【医】 behavior; praxis
专业解析
报复行为的汉英词典释义
中文定义:
报复行为指因自身权益遭受侵害后,出于敌意或不满,对侵害方实施的针对性反击行动。其核心特征为“以伤害回应伤害”,主观上具有故意性,客观上可能涉及言语攻击、物理暴力、法律诉讼或社会性制裁等形式。
英文对应词:
- Retaliation:强调对等反击,常见于法律、外交语境(如贸易报复)。
- Revenge:侧重情感驱动的私力复仇,隐含道德争议。
- Reprisal:多指国家/组织间的正式报复性措施(如军事行动)。
法律与伦理维度
-
合法性边界
报复行为可能触犯法律,例如《刑法》第234条对故意伤害罪的界定。但特定情形下(如正当防卫)可豁免责任。司法实践中,合法报复需满足必要性、比例性及即时性要求(《民法典》第181条)。
-
伦理争议
儒家思想主张“以直报怨”(《论语·宪问》),反对无节制复仇;西方哲学中,康德谴责报复违背理性法则,而尼采则认为其是维护尊严的自然冲动。
权威来源参考
- 《元照英美法词典》:定义“retaliation”为对非法行为的反制措施,强调其区别于单方侵略行为。
- 联合国《公民权利公约》:第2条第3款要求缔约国为暴力受害者提供司法救济,替代私人报复。
- 《布莱克法律词典》:区分“revenge”(情感驱动)与“retribution”(制度性惩罚)。
应用实例
- 国际贸易:WTO框架下,成员国可对倾销行为征收报复性关税(retaliatory tariff)。
- 刑事司法:美国部分州保留“重罪谋杀规则”,允许对特定犯罪实施加重惩罚。
注:学术引用来源因平台限制未附链接,建议通过权威法律数据库(如Westlaw、HeinOnline)或词典官网验证术语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
“报复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因感受到利益受损、不公正对待或情感伤害,而采取的攻击性、惩罚性行动。以下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核心特征
报复行为的核心特征是以攻击性手段回应负面刺激。根据法律和学术定义,其包含两种类型:
- 个人报复:如因私怨对他人实施人身伤害、毁坏财物或散布谣言(如领导刁难下属、犯罪分子袭击举报人);
- 组织报复:组织成员因感知不公正而消极对抗组织,例如故意降低工作效率。
二、法律属性
- 违法性:多数报复行为涉及违法,如人身伤害、威胁恐吓等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
- 民事追责:即便未构成犯罪,受害者也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损害赔偿。
三、心理学视角
- 动机来源:主要源于心理失衡,常见于心胸狭窄或遭遇挫折者;
- 行为特点:往往具有隐蔽性,报复者可能以弱者身份进行间接攻击(如职场冷暴力)。
四、典型表现形式
类型 |
具体行为示例 |
参考来源 |
职场报复 |
扣除奖金、无故调岗、工作刁难 |
|
暴力报复 |
人身伤害、毁坏财物 |
|
舆论报复 |
散播谣言、诽谤 |
|
组织对抗 |
消极怠工、泄露机密 |
|
五、应对建议
- 法律途径:及时报警或起诉,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监控);
- 心理调节:通过提高自制力、反思行为后果、培养宽容心态化解报复冲动;
- 组织管理:建立公平机制,减少员工不公正感知,预防报复行为发生。
如需了解具体法律条文或案例细节,可参考《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46条(诽谤罪)等相关法规。更多学术研究可查阅知网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半绿脓青素超级压光机臭胂酸钠垂体的胆硷磷酸化酶电缆管道二黄光酸性红法律的预测说分散查询格-维二氏试验刮牙术击水音急性谵妄开价无涨落枯否氏管腊-哈二氏试验六的十进数系统离心机处理排放喷嘴强迫高弹形变全称命题色层分析法时觉双定态电路速率调节器所有权观点特发性心博过速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