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报"(diànbào)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术语为"telegraph"或"telegram",指通过电信号传输文字信息的通信技术。该词由"电"(电能)与"报"(信息传递)构成,体现了其技术本质。
技术定义
电报系统使用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将字母转化为点划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路传输。根据《大英百科全书》,该技术包含发报机、传输线路和收报机三部分,1844年首条商用线路由塞缪尔·摩尔斯在美国建成。
历史演进
中国于1881年建成首条津沪电报线,标志着现代通信的开端。《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至1908年,全国电报线路已达9万公里,成为当时政务与商贸的核心通信手段。
现代转型
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显示,全球最后一条民用电报服务于2013年在印度停运。但军事、航海领域仍保留加密电报系统,因其具备抗干扰特性。
文化价值
哈佛大学科学史档案馆藏品显示,现存最早中文电报为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发送的福州至上海报文。这类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工程"保护对象。
电报是一种通过电信号远程传递文字信息的通信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原理
利用专用线路(架空线或地下电缆)传送电脉冲信号,通过编码将文字转换为特定信号组合。早期的摩尔斯电码就是典型代表,用长短音组合表达字母和数字。
历史发展
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在电话发明前是最快的远距离通信手段。早期依赖驿送、信鸽等方式,电报的出现极大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
技术演变
随着电话、传真及现代数字通信(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的普及,电报因操作复杂、成本较高逐渐被取代,现已成为历史性通信工具。
核心特点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电报技术细节或历史事件,可查阅相关通信史资料。
苯硫代磺酸丙酸纤维素沉淀石脑油船失事贷款协议非理想气体酚磺酸酯弗吕格氏定律公民权利光接面电池光谱心音描记法固有调整焊缝系数哈特里-福克-罗特汉方程甲乙电源基本税法基带系统蓝状植入物粮站免于纳税的收入弥漫性动脉硬化喷砂设备盆神经平稳流化床前列腺筋膜鞘伞状毛霉菌苏格兰浴特应性皮炎铁硫砷钴矿维厄桑氏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