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resurrectionary
rob; steal; pilfer; robber; thief
cadaver; carcase; carcass; corpse; dead body
中文释义:
指非法盗取尸体(通常指从坟墓或停尸场所窃取尸体)的行为或行为人。该行为在历史上多与解剖学研究需求相关,现代法律中属于严重刑事犯罪,侵害社会伦理与死者尊严。
英文对应词:
Body snatching(盗尸行为)
Grave robber(盗尸者,字面意为“盗墓者”,但特指盗取尸体者)
法律与伦理性质
盗尸行为在多数国家构成刑事犯罪,违反《刑法》中“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其核心侵害法益包括社会管理秩序、死者尊严及家属情感。例如,中国《刑法》第302条规定,盗窃尸体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历史背景
18–19世纪英国因解剖学发展,合法尸体供应不足,催生职业盗尸者("resurrectionists")。盗取的尸体被卖给医学院,最著名案例为1828年伯克与黑尔谋杀案(为贩卖尸体杀害活人),直接推动英国1832年《解剖法案》出台,规范尸体来源。
现代法律后果
当代司法实践中,盗尸行为可能涉及盗窃罪、侮辱尸体罪等。若为牟利盗取尸体器官,可能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刑法》第234条之一)。国际层面,《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亦将非法人体器官交易列为犯罪。
(注:因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版链接,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如HeinOnline、JSTOR或图书馆获取原文。)
"盗尸"(或"偷尸")指秘密窃取他人尸体的行为,其法律和伦理性质如下:
一、核心定义 指通过隐蔽手段非法获取尸体控制权的行为,常见场景包括从坟墓、停尸房、殡仪馆等场所窃取尸体。行为特征强调主观秘密性,即行为人自认为未被尸体管理者(如亲属、殡葬机构)察觉。
二、法律性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该行为构成盗窃尸体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司法实践中,盗窃尸骨、骨灰等同样适用该罪名。
三、与盗墓的区别 盗尸主要针对尸体本身,而盗墓侧重窃取陪葬品,属于破坏古墓葬罪范畴。但两者可能伴随发生,如盗墓时同时窃取尸体。
四、典型动机 • 非法器官交易 • 配阴婚等封建迷信活动 • 医学实验材料非法获取 • 敲诈勒索或报复行为
需注意,该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更严重违背社会伦理。若发现相关线索,建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布里奇法雏菊轮式打印机处之泰然等同思想电子异构现象发型扶养家属改进研究工作负载特性光学异构含安息香的后蚓部基底粒康纳氏填料溃疡性牙髓炎蓝图劳动定额漏出的末期红利配电箱绕线转子热法磷酸熔梢模型材料删除配色伸长百分率送达代收人搪磨工具碳酸锂统一销售法未到期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