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fructus crataegi pinnatifidae
大果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是蔷薇科山楂属植物的栽培变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以下为汉英词典视角下的专业释义:
中文名与拉丁学名
中文全称为"大果山楂",英文通称"Large-fruited Chinese Hawthorn",拉丁学名为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属于蔷薇科(Rosaceae)山楂属(Crataegus)。
形态特征
该品种区别于普通山楂的特征包括:树高可达6米,叶片羽状深裂,果实直径2.5-3厘米(约为普通山楂的2倍),果皮亮红色且具灰白色斑点,果肉厚实呈粉白色。
分布与栽培
主要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东等省,常见于海拔200-800米的向阳山坡。作为经济作物,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救荒本草》记载的山楂人工种植技术。
用途与价值
药用方面,果实含牡荆素、金丝桃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具有消食健胃功能。食用领域可加工成果脯、果酱及传统冰糖葫芦,其维生素C含量达89mg/100g,高于柠檬2倍。
文化意义
在北方民俗中,红果被赋予吉祥寓意,河北兴隆县每年举办"山楂节"庆祝丰收。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现存1896年采集的大果山楂标本(编号K000759364),印证其早期引种历史。
大果山楂是山楂属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以果实大、营养价值高、加工用途广泛为特点。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大果山楂属于蔷薇科山楂属,是山楂的精品品种。其单果重一般为100-120克,最大可达300克,果实呈鲜艳红色,味道清香酸甜。与普通山楂相比,果肉更厚,果核较小,适合鲜食和加工。
果实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果胶质及多种有机酸(如山楂酸、柠檬酸)。此外,还含有黄酮类、三萜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
果实可制成蜜饯、果脯、果酱、果汁、果酒、山楂茶等。因其果肉厚实,加工利用率高,是经济价值显著的林果兼用树种。
以上信息综合了植物学特征、营养数据及传统应用,如需更详细分类或种植信息,可参考、4、5的原始内容。
霭本德法储花粉室垂体机能不全错误比特电报分配器非精神性的沸腾床硫化法负债净值率海关登记核糖核苷酸检验和打印周期即时与递延贷款聚维酮凯库勒式扩大作码离标沥青泥煤密谋策划磨牙粉澎湃喷嘴强制性法规脐管神经根带石灰沉积中石油示流灯双向单稳电路铁锈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