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obierite
白磷镁石(Whitlockite)是磷酸盐矿物的一种特殊变体,化学式为Ca₉(Mg,Fe)(PO₄)₆(PO₃OH),常见于火成岩、陨石及生物矿化组织中。该矿物名称源于美国矿物学家赫伯特·惠特洛克(Herbert P. Whitlock),1941年由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正式命名。
从矿物学特征分析,白磷镁石晶体多呈六方柱状或粒状集合体,硬度为5-5.5莫氏度,颜色以白色、浅黄或灰色为主。其独特的三斜晶系结构使其在X射线衍射图谱中呈现特征峰,成为鉴别标志之一。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研究显示,该矿物在月球玄武岩样本中含量显著,可作为行星地质研究的指示矿物。
在生物医学领域,白磷镁石被发现构成人类牙釉质和骨骼中的次要矿物成分,其钙磷比例(Ca/P≈1.5)与羟基磷灰石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特性使其在骨修复材料研发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近年研究还发现,该矿物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相关机制仍待进一步阐明。
工业应用方面,白磷镁石因含有可替代的镁、铁阳离子,被用作缓释肥料原料。其高温稳定性(分解温度>1000℃)也使其成为耐火材料制造的候选物质。
白磷镁石(英文名:Bobierrite)是一种含水的磷酸镁矿物,其化学式为$text{Mg}_3(text{PO}_4)_2cdot8text{H}_2text{O}$。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释:
基本性质
白磷镁石属于单斜晶系,通常以块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集合体形式存在。颜色多为白色或无色,具有玻璃光泽,硬度较低(莫氏硬度约2-3),易溶于酸。
地质形成与产状
常见于磷矿床或含镁岩石的风化带中,常与其他磷酸盐矿物(如磷灰石)伴生。其形成与低温热液作用或表生环境下的化学沉积有关。
应用与意义
作为稀有矿物,白磷镁石在工业中应用较少,但在地质研究中可用于指示特定的成矿环境或地球化学过程。此外,其结构对材料科学中磷酸盐材料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现有资料有限,建议通过矿物学专业数据库或文献(如《矿物学手册》)获取更详细的光学性质、晶体参数等信息。
凹槽载片半透性的偿遗磁盘卷粗略的现金出纳簿电报偏移失真独白法定储蓄金分段基底着色胶片机械摩擦急性脓性中耳炎均匀伸长扩充及改良准备硫酸溶胶脉冲比编码脉管弓突起茂叉偏心杆柒熔带润滑剂的凝胶收缩乳突鼓室盖生物化学转化神经性肠梗阻受信主义探伤仪统一度量式资产负债表萎缩性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