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角地雷英文解释翻译、触角地雷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机】 antenna mine
分词翻译:
触角的英语翻译:
antenna; antennae; feeler; tentacle
【医】 antenna; tentacle; tentaculum
地雷的英语翻译:
mine; land mine
专业解析
触角地雷(Chùjiǎo Dìléi)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反步兵地雷(anti-personnel mine),其名称形象地描述了其触发机制——通过类似“触角”的装置来引爆。以下是基于军事术语学和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
中文释义
指依靠物理触碰(如绊线、压力杆)引爆的地雷。其引信装置暴露于地表或近地表,形似“触角”,当人员或车辆触碰时触发爆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将其归类为“绊发地雷”或“触发地雷”(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语》)。
-
英文对应术语
- Antenna Mine:强调引信装置的物理延伸特性(如金属线、杆状结构),常见于英美军事文献。
- Tripwire Mine:专指通过绊线(tripwire)触发的类型,为子类别(来源:美国陆军《地雷与爆破手册》)。
二、工作原理与设计特征
-
触发机制
地雷主体埋设后,延伸出的绊线(Tripwire)或压力杆(Pressure Rod)构成“触角”。当外力(如人员腿部触碰、车辆碾压)导致引信位移,激活击针引爆主装药。
-
战术用途
- 防御性部署:用于封锁通道、雷区外围预警,延缓敌方步兵推进。
- 心理威慑:可见的绊线增加心理压力,降低敌方机动速度(来源: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步兵战术指南》)。
三、权威技术规范
根据《国际地雷行动标准》(IMAS),触角地雷需符合以下特征:
- 引信灵敏度:触发力通常≤15公斤(防步兵标准),确保对单兵有效。
- 破片设计:壳体预置破片或钢珠,爆炸后形成水平散射,最大化杀伤半径(来源:联合国《地雷行动术语手册》)。
四、相关国际公约
《渥太华禁雷公约》(1997)明确禁止使用、储存、生产此类反步兵地雷。截至2023年,164个国家签署该公约(来源:国际禁止地雷运动组织报告)。
参考资料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 2011年版.
- U.S. Army. FM 20-32: Mine/Countermine Operations. 2020.
- 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 Infantry Tactics Manual. 2018.
-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Mine Action Standards (IMAS). 2019.
- 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 (ICBL). Landmine Monitor Report. 2023.
网络扩展解释
“触角地雷”是一个军事术语,指一种通过外部触角状引信触发爆炸的地雷装置。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触角地雷”的英文对应词为antenna mine,其核心特征是通过类似昆虫触角的引信装置实现触发。这类地雷通常埋设于地表或浅层地下,当目标触碰外部伸出的金属触角时,引信闭合电路引发爆炸。
二、结构与原理
- 雷体:包含炸药的主体部分,材质多为金属或塑料。
- 触角引信:突出于地面的金属线或杆状物,通过物理接触或磁场感应触发爆炸。
- 起爆机制:触角受压或触碰后,内部电路闭合引燃雷管,进而引爆主装药。
三、历史背景
- 中国是地雷最早的使用国,明代文献《天工开物》已记载触发式地雷的构造。
- 现代触角地雷的发展与20世纪反坦克武器技术相关,例如二战期间德国改进的防坦克地雷曾采用类似设计。
四、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防御作战,通过布设雷区实现:
- 阻滞敌方车辆或步兵行进
- 保护战略要地或补给线
- 配合其他武器形成交叉火力网
五、延伸含义
在网络语境中,“地雷”可比喻隐藏的风险(如敏感话题),但此含义与军事术语无直接关联。
注:如需更专业的军事参数或部署案例,建议参考《地雷战技术手册》等权威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冰下水参数选择机构赤条条船上交货包括理仓费淬砂造模机二进制位发话筒方帽放射有效的飞尘浮点套装程序附属商品核电子红核网状束环境的琥珀酰水扬酸甲酯基本性能记录首标紧急开庭丽春红B名义租金哪里旁路前肢芽晒衣柱设计数据包酸式羟丙二酸氢酯随机扰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