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Osier's sign; Osler's sign
abstruse; profound
this
【化】 geepound
rein in; tie sth. tight
【医】 lux; meter candle
family name; surname
ask for; go on a campaign; go on a journey; levy; sign
【医】 sign; signe; signum
奥斯勒氏征(Osler's sign)是临床医学中用于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体征之一,表现为手掌或足底出现的红色或紫色痛性小结节,直径约1-15毫米。该体征由加拿大医学家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于19世纪末首次描述,因此被命名为“奥斯勒氏结节”(Osler's nodes)。
从病理机制角度,奥斯勒氏征的形成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微栓塞有关。当病原体(如链球菌或葡萄球菌)侵入心内膜并形成赘生物时,细菌或坏死组织碎片可能随血流播散至末梢毛细血管,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血管炎,最终导致皮肤损伤。研究表明,约10-25%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会出现此体征。
在鉴别诊断中需注意与类风湿结节、红斑狼疮皮肤表现等疾病区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指南强调,奥斯勒氏征的出现应结合发热、心脏杂音、血培养阳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现代临床实践中,该体征仍是快速识别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床边诊断依据之一。
来源:
关于“奥斯勒氏征”的详细解释,目前可查到的信息较为有限且存在术语差异,需注意以下两点:
术语来源问题
“奥斯勒氏三征”对应的英文为“Osler's thiads”,但该拼写疑似有误。医学领域更常见的相关术语是:
需进一步验证
由于当前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且信息不完整,建议结合以下背景补充:
建议:该术语可能存在翻译或历史用法差异,如需准确医学诊断参考,请查阅《西氏内科学》等权威教材或咨询专科医生。
保热器变常眼补偿整流式电动机布雷德氏斜视查多克氏反射单纯性猩红热导针器电感耦合放大器电镜读出键多字型防止损坏高热值煤气隔旁软骨光存储器系统混性局部谐振抗抗酶两面神木霉属前盆腔脏器除去术清算损益奇偶符号器质性头痛山泉神经性皮萎缩十九曙红美蓝培养基睡眠困难数据字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