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urinarium
ear; erbium
【医】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医】 bacillum; bougie
耳杆剂(ěr gān jì)是传统中医药领域中的一种外用制剂类型,专指用于耳部治疗的杆状药物剂型。该术语由"耳"(指向应用部位)和"杆剂"(指药物形态)组合构成,属于中医局部给药的特殊形式。
剂型特征 耳杆剂通常将药物有效成分与基质(如蜂蜡、植物油)混合后塑形成细杆状,直径约1-2毫米,长度3-5厘米。这种设计便于插入外耳道实施局部治疗,符合《中药药剂学》中"直达病所"的给药原则。
功能应用 主要用于耳道炎症(如中耳炎)、耳部湿疹等病症的局部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外治技术规范》记载其具有消炎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常含冰片、黄连等成分。
制备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外用制剂通则,耳杆剂需满足无菌要求,熔点控制在36-38℃以确保在体温下缓慢释放药物,同时要求pH值接近耳道生理环境(6.5-7.5)。
现代改良 现代制剂技术已发展出含抗生素的耳杆剂变体,如氯霉素耳杆剂。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报告指出,这种改良剂型在保持传统给药优势的同时增强了抗菌效果。
“耳杆剂”是一个医学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拼音为“ěr gān jì”,英文翻译为“aurinarium”。从构词来看:
2. 用途推测
根据词义拆分,可能是插入耳道的杆状药物,类似栓剂或局部缓释药剂,可能用于耳部感染、消炎等治疗,但具体用法需结合临床资料确认。
3. 注意事项
该词汇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在专业医学词典或文献中进一步核实。若涉及实际用药,请遵医嘱或咨询药剂师。
不定期操作员交互作用传真系统催化剂的裂化特性单据不符电池电流碲化钴杜松子酒法的意识副丛高示踪器骨髓细胞花哨甲基氢化叩卜林剑突结构节点静止性结核眶区逆偏压欧勃氏硬化配线电缆偏置误差羟脱水孕酮契约劳工全双工终端稍许水泥气柜同素异形的托德氏肌未定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