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吸附英文解释翻译、多层吸附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multilayer adsorption
相关词条:
1.multi-layeradsorption 2.multilayeradsorption 3.multimolecularlayeradsorption
分词翻译:
多的英语翻译:
excessive; many; more; much; multi-
【计】 multi
【医】 multi-; pleio-; pleo-; pluri-; poly-
层的英语翻译:
layer; region; stage; story; stratum; tier
【计】 layer
【医】 coat; lamella; lamellae; lamina; laminae; layer; strata; stratum
吸附的英语翻译:
adsorb; adsorption; sorb
【化】 adsorb; adsorption
【医】 adsorption
专业解析
多层吸附(Multilayer Adsorption)的汉英词典释义与科学解析
一、基础定义
多层吸附指吸附质分子在固体吸附剂表面形成多个分子层的过程(通常超过单分子层)。其英文对应术语为Multilayer Adsorption,区别于仅形成单分子层的单层吸附(Monolayer Adsorption)。该现象常见于多孔材料(如活性炭、沸石)或高比表面积物质对气体或溶液中分子的捕获过程。
二、科学原理与模型
1938年,布鲁瑙尔(Brunauer)、埃米特(Emmett)和泰勒(Teller)提出BET理论(Brunauer-Emmett-Teller Theory),首次定量描述多层吸附机制。该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 第一层吸附分子与吸附剂表面通过范德华力或化学键结合;
- 后续层分子通过同类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逐层堆叠;
- 吸附层数理论上可无限增加,直至达到饱和蒸汽压。
BET方程表示为:
$$
frac{P}{V(P_0-P)} = frac{1}{V_m C} + frac{C-1}{V_m C} cdot frac{P}{P_0}
$$
其中 $V$ 为吸附量,$V_m$ 为单层饱和吸附量,$P$ 为气体压力,$P_0$ 为饱和蒸汽压,$C$ 为与吸附热相关的常数。
三、典型应用场景
- 工业分离技术:用于气体纯化(如氢气提纯)、溶剂回收系统,依赖活性炭的多层吸附能力高效捕获杂质分子;
- 环境工程:活性炭滤芯通过多层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如苯系物、氯代烃);
- 材料表征:通过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测定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BET法是国际标准(ISO 9277)。
四、权威参考文献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 Terminology of adsorption. 链接
- Brunauer, S., Emmett, P.H., Teller, E. (1938). J. Am. Chem. Soc.60, 309. DOI:10.1021/ja01269a023
- Rouquerol, F., Rouquerol, J., Sing, K. (1999). Adsorption by Powders and Porous Solids. Academic Press. [ISBN:978-0125989206]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 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多层吸附是指气体或液体中的分子在固体表面形成多个吸附层的现象,其核心特点在于吸附过程不仅限于单层,而是可能叠加多层。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机制
- 基本概念:当固体表面吸附第一层分子后,若固体对后续分子的吸引力(如范德华力)大于分子间的斥力,则会继续吸附第二层、第三层,形成多层结构。
- 动态性:多层吸附并非严格按顺序完成,可能出现第一层未完全覆盖时,局部区域已开始第二层吸附。
2.主要特点
- 物理吸附主导:通常由分子间弱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驱动,吸附过程可逆且选择性较低。
- 层间差异:第一层分子与固体表面作用较强,后续层间作用力逐渐减弱。
- 吸附量关联性:吸附总量与吸附剂表面积直接相关,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3.理论模型
- BET理论:基于朗缪尔单层吸附理论扩展,提出多层吸附模型,适用于描述中低压条件下的物理吸附过程。其公式可简化为:
$$
frac{P}{V(P_0-P)} = frac{1}{V_m C} + frac{C-1}{V_m C} cdot frac{P}{P_0}
$$
其中,( V )为吸附量,( P )为气体压力,( P_0 )为饱和蒸气压,( V_m )为单层吸附容量,( C )为与吸附热相关的常数。
4.与单层吸附的区别
- 层数差异:单层吸附(如化学吸附)仅形成单分子层,而多层吸附可叠加多分子层。
- 作用力类型:单层吸附通常涉及化学键(强作用力),多层吸附则以物理作用为主。
- 可逆性:多层吸附易脱附(可逆),单层吸附常不可逆。
5.应用领域
- 工业吸附剂:用于气体分离(如空气净化)、催化剂载体等。
- 材料科学:研究多孔材料(如活性炭、气凝胶)的吸附性能。
总结
多层吸附是物理吸附的典型特征,其核心在于分子间弱作用力驱动的多层级吸附行为。BET理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并在工业吸附材料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步进式系统不透明体澄出承销纪录沉醉状态触点座次苄基三氯地区管辖权废除或限定继承权非定域能非法征募功率衰减固定部分托牙何勒内斯格式极菌挤压应力尿红质原扭塞拟指令形式配置内存剖析主体青霉素G钙全航程色谱盒生涎的收款员双分解唾液分泌过多微安培未定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