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ven-odd nucleus
by chance; even; idol; image; mate; spouse
【医】 pair
astonish; odd; queer; rare; strange; surprise
【医】 azygos
hilum; nucleus; putamen; stone
【医】 caryo-; caryon; core; karyo-; karyon; kernel; nidi; nidus; nuclei
nucleo-; nucleus
在核物理学领域,"偶-奇核"(even-odd nucleus)指质子数为偶数、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这种命名方式源于核子(质子和中子)的量子特性:当质子数为偶数时,原子核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中子数为奇数时,其配对效应减弱。根据美国物理学会的核结构研究,此类核素在自然界中的丰度约为稳定核素的23%,典型代表包括碳-14(6质子,8中子)和氧-17(8质子,9中子)。
《核与粒子物理导论》指出,偶-奇核的特殊性体现在其自旋量子数上:偶数质子产生的集体运动模式与奇数中子的单粒子运动形成耦合系统,这种双重特性使其成为研究核壳层模型的重要对象。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实验数据显示,此类核素在β衰变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能级跃迁规律,这为核天体物理中的元素合成理论提供了关键实验依据。
在核物理学中,"偶-奇核"通常指原子核的质子数(Z)和中子数(N)奇偶性不同的情况,具体可分为两类:
偶奇核
质子数Z为偶数,中子数N为奇数的原子核。例如:氧-17($^{17}_8O$,Z=8偶,N=9奇)。
奇偶核
质子数Z为奇数,中子数N为偶数的原子核。例如:氮-14($^{14}_7N$,Z=7奇,N=7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核类型(如偶偶核、奇奇核)或稳定性规律,可参考核物理教材或权威资料。
表格馈入茨醇次要网格线蝶酰三谷氨酸二元低共熔物俘虏化学不相容性间期交割通知激磁铁芯金-阿二氏点晶纤维蛋白剂在油中法剧性炎症零批罗素-桑德斯耦合毛线虫性多肌炎莫伊伦格腊赫特氏法耐久试验尼采氏法平等互利的原则平均维护间隔时间氢氧化神经节中枢数据管理程序系统通用模拟语言退件数臀中肌浅转子囊魏尔啸氏沙门氏菌维里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