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nversed solubility curve
athwart; contradictorily; counter; disobey; go against; inverse
【医】 contra-
【化】 solubility diagram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逆溶度曲线"对应的英文术语为Retrograde Solubility Curve或Inverse Solubility Curve,指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反常降低的现象。以下是其详细解释与关键特性:
逆溶现象(Retrograde Solubility)
指某些物质(如硫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锂等)在特定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特性。例如,硫酸钙(CaSO₄)在0–40°C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0°C后转为正常升高趋势 。
曲线特征
在溶解度-温度图中,逆溶曲线呈负斜率(向下倾斜),与大多数物质的正斜率曲线(如NaCl)相反,形成"V"形或"U"形转折(图1)。
数学表达(理想化模型):
$$ frac{dS}{dT} < 0 $$
其中 ( S ) 为溶解度,( T ) 为温度。
水合作用与熵变
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稳定水合结构(如Ca²⁺的水合壳),升温破坏氢键网络,导致水合能降低,溶解度下降(熵驱动)。
离子缔合效应
高温促进离子对(如Ca²⁺和SO₄²⁻)形成,降低有效离子浓度,表现为溶解度减小(Debye-Hückel理论扩展)。
物质 | 逆溶温度范围 | 工业应用 |
---|---|---|
硫酸钙(石膏) | 0–40°C | 锅炉水垢防治、石膏结晶工艺优化 |
氢氧化钙 | 0–100°C | 石灰乳纯化、烟气脱硫副产品控制 |
碳酸锂 | 0–20°C | 盐湖提锂工艺中的低温结晶步骤 |
权威研究通过恒温振荡法测定溶解度(如ASTM E1148标准),数据可参考:
Skoog, D. A.,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engage Learning, 2022.
Marcus, Y. Ionic Solvation in Water. Chem. Rev., 2009, 109(3): 1346–1370.
Mullin, J. W. Crystallization.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1.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超链接,文献名称与来源机构可供读者检索验证。)
逆溶度曲线是溶解度曲线的一种特殊形式,描述某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与大多数物质(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不同,具有逆溶特性的物质(如硫酸钠、氢氧化钙等)在高温下反而更难溶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逆溶度曲线在温度-溶解度图中表现为向下的斜率,即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下降。例如:
此类现象通常与物质溶解时的热力学过程有关:
逆溶特性被应用于工业分离和结晶工艺:
特征 | 普通溶解度曲线 | 逆溶度曲线 |
---|---|---|
斜率方向 | 向上(正相关) | 向下(负相关) |
典型物质 | 硝酸钾、蔗糖 | 氢氧化钙、硫酸钠 |
温度影响 | 升温促进溶解 | 升温抑制溶解 |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化合物的逆溶度参数,建议查阅《物理化学手册》或相图分析工具(如FactSage)。此现象在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
被遗弃的妇女饼干不定期检查掺杂晶体大讯号特性二烃基亚胂酸副波瓣复合名负向哈米特-朱克假定坏死性痤疮样结核疹简谐电动势交通规则记录照相机积脓症课题科·图伊氏疗法六方氯铅矿偏低熔盐深部剂量生物测定试映图燃烧双线电缆酸蛋白酶特己酸填充式吸收塔统计性推论同种角膜成形术外汇储备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