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讧”的汉英词典释义与语境分析
“内讧”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nèi hòng,指团体或组织内部因意见分歧、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争斗或纷争。其核心含义是“内部矛盾激化导致的集体性对立”,常带有消极色彩,多用于描述政治、社会或团队内部的失和状态。
词义解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内讧”指“集团内部因争权夺利等原因而发生的冲突或战争”。对应的英文翻译包括internal strife(《牛津汉英词典》)、infighting(《剑桥汉英词典》),以及factional conflict(《柯林斯汉英词典》),均强调群体内部的分裂性矛盾。
语境应用
近义词对比
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强调“和为贵”,“内讧”常被用来警示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如《论语·季氏》中“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即暗喻内部隐患。
参考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20.
Cambridg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9.
Collins Chinese Dictionary, 哈珀柯林斯出版社, 2021.
《中国政治术语词典》,外文出版社, 2018.
《经济学人》中文版企业案例分析, 2023.
《左传·隐公元年》,中华书局, 2009.
《汉英综合大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语文出版社, 2012.
《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2006.
“内讧”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èi hòng(注意“讧”不读作“gàng”或“hóng”),指团体或组织内部因争权夺利、意见分歧或利益冲突而引发的争斗或矛盾。以下是详细解析:
类别 | 词汇 | 差异说明 |
---|---|---|
近义词 | 内耗、内乱、内争 | 均指内部矛盾,但“内耗”更强调资源浪费,“内乱”侧重暴力冲突 |
反义词 | 团结、和平共处 | 强调和谐协作的状态 |
内讧会导致组织凝聚力下降、资源浪费及目标偏离,常见于政治团体、企业甚至家庭。例如,历史上“吴楚之党内讧”直接削弱了集团实力(参考《李氏三忠事迹书后》)。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查看来源网页。
泵的扬程表面作用差别待遇初次妊娠的电位移地税分层皮移植片分组交换终端关节强硬国际准则孩子恒温槽浆膜脓肿碱化的焦硼酸锂扩充格式软盘朗瑟罗氏疗法柳胺心定脑酮嵌套过程,嵌套进程去氨基栅极脉冲调变实验模型缩写的索引存取控制块统法权通用系统模拟未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