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yesight; vision
"目力"作为汉语词汇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视力或视觉能力",其对应的标准英文翻译是"eyesight"或"visual acuity"。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语义延伸:
基础医学定义 在眼科领域指人眼识别物体细节的能力,《中华眼科学》将其定义为"视网膜在适宜光线下对物体空间细节的分辨能力",相关检测指标包括Snellen视力表数值。例如:"患者术后目力恢复至1.0"对应医学报告中的"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recovered to 20/20"。
文学修辞用法 古代文献中常喻指观察判断力,如《文心雕龙·神思》载"目力所及,皆成文章",此处"目力"对应英语"perceptive vision",强调认知层面的洞察力。
现代科技延伸 在光学仪器领域,该词被转译为"optical power",指设备的光学分辨率。国家标准GB/T 26397-2011《光学仪器术语》将望远镜目力定义为"仪器可分辨的最小角距"。
法律文书应用 《民法典》第1054条司法解释将"丧失目力"界定为视力低于0.02的法定残疾标准,对应司法鉴定中的"legally blind"认定。
主要参考资料:
“目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指眼睛的视觉能力,即通过肉眼观察事物的清晰度与范围。例如《孟子·离娄上》提到“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鲁迅在《铸剑》中也用“尽目力望着前方”描述视觉能力的极限。现代汉语中可直接用“视力”替代,如“目力很好的年青人”。
辨别能力
指通过观察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批评“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强调鉴别人与物的洞察力。
观察能力
涉及对事物细节或本质的捕捉,如明代张宁提到“目力随乱”会导致判断失误,陆游诗句“少年嗜书竭目力”则形容专注观察的状态。
在日语中,“目力”(めぢから)指眼神传递的压迫感或内在意志的强度,例如“视线自体から感じる圧力”,与中文的“视力”含义不同,需注意区分语境。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目力”既涵盖生理视觉,也延伸至认知与判断层面,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氨基丁二酸摆动输送机标准成本制度岔路变压器冲突分析垂体溶液出渣槽达克林氏试验弹性轮胎电解质导体芳香族氨基酸格里洛法减轻轮胎内压力甲醛淀粉棘间韧带卵囊率螨属蒙桑目标表达式能说会道的前面面积瘸行热污染入场权三瓣的双异质结晶激光器随机数表坦克推定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