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oro's tuberculin ointment
don't; no; no one; nothing
catch birds with a net; collect; display; net; sift; silk
【经】 gross
family name; surname
tuberculin
【医】 koch's lymph; paratoloid; TB; tuberculinum; tyberculin
ointment; unguent
【化】 light paste; ointment; runny paste
【医】 chrisma; Ointment; salve; uncture; ung.; unguent; unguentum
莫罗氏结核菌素软膏(Moro's Tuberculin Ointment)是一种基于结核菌素(tuberculin)成分的外用诊断制剂,主要用于结核病(tuberculosis)的皮肤反应检测。其名称来源于德国儿科医生恩斯特·莫罗(Ernst Moro),他在20世纪初率先将结核菌素应用于经皮诊断试验。该软膏通过涂抹于皮肤表面,引发局部免疫反应,若出现红肿、硬结等阳性表现,则提示机体可能曾接触或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从成分角度,结核菌素为结核杆菌培养液经灭活与纯化后的蛋白质衍生物(PPD),不含活菌,因此不具备传染性。其作用机制与迟发型超敏反应相关,通过激活记忆T细胞判断免疫系统对结核抗原的敏感性。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临床实践中,莫罗氏软膏已逐步被更标准化的皮内注射法(如曼托试验,Mantoux test)取代,但其历史意义仍被医学文献广泛记载。
参考来源:
“莫罗氏结核菌素软膏”是一种用于结核病诊断的医学制剂,其名称与相关试验方法有关。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该软膏含有结核菌素成分,主要用于皮肤试验(即“莫罗氏试验”),通过敷贴方式检测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其英文名称为“Moro's percutaneous tuberculin ointment”。
用途与原理
该软膏通过皮肤渗透结核菌素蛋白,若受试者曾感染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局部会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如红肿硬结),以此判断是否具有免疫记忆。
历史背景
“莫罗氏试验”由德国儿科医生Ernst Moro于20世纪初提出,属于早期结核菌素检测方法之一。相较于皮内注射法(如曼托试验),软膏敷贴操作更简便,但敏感度较低,现已被其他方法取代。
术语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试验操作细节或现代替代方法,可参考医学文献或权威教材。
半波产品准备橙花苷赤醇刺伤的伤口呆头呆脑单人博弈树电解质电气系统对群干涉区高级软磁盘操作系统功能设计描述恒载诙谐癖基底材料睫状体色素层肌活动就绪任务矿工头痛类任务离瓣的葡糖苷酸前象侵害动产行为取得日期洒石受主密度私心酸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