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unzer's bundle
bright; clear; clear-sighted; honest;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
understand
【医】 phanero-
damp; lustre; pond; pool
like so; you
family name; surname
bind; bundle; colligate; faggot; fagot; restrain; sheaf; tie; truss
【计】 beam
【医】 beam; bundle; Fasc.; fasciculi; fasciculus; fasicle; tract; tractus
【经】 bundle
明泽尔氏束(Meissner's Plexus),也称为粘膜下神经丛(Submucosal Plexus),是胃肠道壁内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解剖位置与结构
明泽尔氏束位于消化道管壁的粘膜下层,主要分布于小肠和结肠。它由大量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束和神经胶质细胞交织成网状结构,与位于肌层间的奥尔巴赫神经丛(Auerbach's Plexus)共同构成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
生理功能
该神经丛主要调控胃肠粘膜的分泌活动与局部血流。其神经元通过释放乙酰胆碱、血管活性肠肽(VIP)等神经递质,刺激肠腺分泌消化液(如粘液、电解质),同时调节粘膜下血管的舒缩状态,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命名来源
明泽尔氏束以德国生理学家格奥尔格·迈斯纳(Georg Meissner, 1829-1905)命名。他在1857年首次详细描述了这一神经丛的显微结构,为肠神经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临床意义
该神经丛功能异常与多种胃肠疾病相关。例如,在先天性巨结肠症中,远端结肠的明泽尔氏束神经元缺失,导致肠段持续性收缩和排便障碍;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其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可能引发分泌异常和内脏高敏感。
权威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B9780323597814000100
https://www.ninds.nih.gov/Disorders/All-Disorders/Meissners-Plexus-Information-Page
https://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18)30001-0/fulltext
"明泽尔氏束"(Munzer's bundle)是一个医学解剖学术语,其解释可通过以下三点说明:
基本定义
该词条对应的英文为"Munzer's bundle",属于神经解剖学领域,通常指神经纤维或传导束的集合体。中文"束"字在古汉语中表示用绳索捆扎木柴的动作,后引申为成捆的结构(-6),符合解剖学中神经纤维成束排列的特征。
词源与背景
名称中的"明泽尔氏"可能源于发现者或研究者的姓氏音译(如Munzer)。目前公开检索到的中文文献对此结构的具体解剖位置和功能描述较少,建议通过《格氏解剖学》等权威医学工具书进一步确认。
应用领域
该术语常见于神经传导路径相关研究,可能涉及脊髓或脑干中的特定神经束。由于搜索结果中缺乏详细功能说明,需结合临床医学教材或专业论文获取更系统的解释。
如需完整文献资料,可参考、标注的词典来源,或通过医学数据库(如PubMed)查询"Munzer's bundle"的最新研究进展。
保管妥当的贝茨氏手术锤打电务员刁钻豆蔻油对比染色二尖瓣的耳性青光眼非周期性根治乳突切除术股利准备槐树豆胶琥珀酸铁就业水准可动式磁盘磁头眶轴计酷似捩摩透拉氏征尿壶皮质醇迫切色素变性砷As视觉限度束间束变性算术逻辑运算部件透视画的维尔格罗特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