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代码英文解释翻译、密勒代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miller code
分词翻译:
密的英语翻译:
close; dense; intimate; meticulous; secret; thick
勒的英语翻译:
rein in; tie sth. tight
【医】 lux; meter candle
代码的英语翻译:
word
【计】 code
【经】 code
专业解析
密勒代码(Miller Code),又称延迟调制码(Delay Modulation),是一种重要的数字线路编码技术,主要用于数字通信和数据存储系统,其核心特点是通过信号跳变来表示二进制数据,并具备良好的自同步能力。
1. 编码原理与基本规则
密勒码的编码规则基于对原始非归零(NRZ)码的特定变换:
- 比特"1":在比特周期中点位置发生一次电平跳变(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
- 连续比特"0":在比特周期起始位置发生一次电平跳变。但单个比特"0":在比特周期起始位置发生跳变后,在周期中点不发生跳变。
这种规则确保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长时间不变的电平,从而有利于接收端提取时钟信号进行同步。其编码过程可以看作是对差分曼彻斯特码的一种改进或变体。
2. 关键特性与优势
相较于其他线路编码(如NRZ、曼彻斯特码),密勒码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强大的自同步能力:每个比特单元内至少包含一次电平跳变(单个"0"在边界跳变,"1"在中点跳变),连续的"0"也会在边界跳变,这为接收端恢复时钟信号提供了充足的跳变沿,确保可靠的同步。
- 带宽效率较高:与曼彻斯特码(每个比特必定有一次中点跳变)相比,密勒码在传输连续"0"时,跳变仅发生在比特边界而非每个比特中点,因此其最高基波频率约为曼彻斯特码的一半,占用带宽更窄,频谱效率更高。
- 无直流分量:电平跳变的特性使得信号的平均直流分量为零,适合通过变压器耦合的传输线路或需要阻隔直流的信道。
- 检错能力:违反编码规则的信号(如单个"0"的比特中点出现跳变)可被检测为传输错误。
3. 主要应用领域
密勒码因其优异的自同步性能和带宽效率,被广泛应用于:
- 射频识别(RFID):是ISO/IEC 15693标准(用于高频HF RFID,如13.56 MHz)中规定的下行链路(读写器到标签)编码方式之一。标签通过检测读写器信号的跳变沿来同步并解码指令和数据。
- 磁记录系统:早期计算机磁带机和部分磁盘存储系统曾采用密勒码或其变种(如改进密勒码、Miller squared code)进行数据编码,利用其跳变特性表示数据位和提供定时信息。
- 光通信与遥测:在某些需要高抗噪性和可靠同步的低速数据链路中也有应用。
4. 与相关编码的对比
- 与曼彻斯特码:曼彻斯特码每个比特位中间必定跳变("1"=低到高,"0"=高到低),同步能力最强但带宽最宽。密勒码通过减少连续"0"时的中点跳变次数,在保持良好同步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带宽需求。
- 与NRZ码:NRZ码(如NRZ-L)没有跳变则无同步信息,且存在直流分量问题。密勒码克服了这两个主要缺点。
- 与差分曼彻斯特码:差分曼彻斯特码的比特"0"在起始点跳变,"1"不跳变(或相反,取决于约定),且每个比特中点必定跳变。密勒码的跳变规则(特别是对单个"0"的处理)与之不同,且中点跳变并非总是发生。
权威参考来源:
- TutorialsPoint - Line Codes:清晰解释了密勒码的编码规则、波形示例及其优缺点。
- Wikipedia - Miller encoding:提供密勒码的技术细节、频谱特性分析以及与曼彻斯特码的对比。
- RFID Journal & ISO Standards Documentation:明确说明密勒码在ISO/IEC 15693 RFID标准中的具体应用。
- 经典通信教材:如《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by William Stallings,《Digital Communications》by John G. Proakis等,在线数据库如IEEE Xplore或ScienceDirect中可查阅相关章节对线路编码(包括密勒码)的系统性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密勒码(Miller码),又称延迟调制码,是一种改进的双相码,主要用于数据传输中嵌入时钟信息并提高抗干扰能力。其编码规则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密勒码通过电平跃变表示数据,属于变形双相码。其核心特点是:
- 时钟同步:通过码元中心或边界的跃变携带时钟信息;
- 抗干扰性:相比普通双相码,减少了跃变次数,降低误码率。
二、编码规则
-
符号“1”的编码
- 在码元中心点发生电平跃变(如“01”或“10”),但起始边界不跃变。
- 若前一个码元是“1”,则沿用相同编码;若前一个码元是“0”,则根据前序“0”的编码选择跃变方式(例如前序“0”为“00”时,“1”编码为“01”)。
-
符号“0”的编码
- 单个“0”:保持与前一个码元相同的电平,码元中间和边界均不跃变(如“00”或“11”)。
- 连续“0”:在相邻“0”的边界处发生跃变(如“00”与“11”交替出现)。
三、特点与优势
- 抗干扰能力:通过减少跃变次数降低噪声影响;
- 时钟恢复:跃变点隐含时钟信号,接收端可同步解码;
- 应用场景:常见于非接触式存储卡(如RFID标签)。
四、示例说明
- 输入序列:1 0 1 0 0
- 编码过程(假设初始电平为高):
- “1” → 中心跃变为“01”
- “0” → 保持电平为“00”
- “1” → 根据前序“0”编码为“01”
- “0” → 单个“0”保持为“00”
- “0” → 连续“0”边界跃变为“11”
五、参考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板式石墨换热器吡啶-2,3-二羧酸不分比定额制持针器出现网存储支持过程大型数据处理机芬那露腹腔积液辅音字母光射线古风害人反害己缓吸速放继电器介质损失因数脊髓白质柱菌免疫宽银幕电影拉埃奈克氏卡他吗哌利定脑膜炎划痕牛津城硼氢化铀壬二酸二辛酯生产工人十进制累加器匙形钻酸性偶氮红甜铵脱甲樟脑